独霸西戎(三)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毛主席不是有那句词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崤之战,秦军全军覆末,有三个张辉瓒被俘:孟明,西乞术、白乙丙。这哥仨给囚禁在曲沃,准备带到绛城献俘。
  现任国君晋襄公的老妈,文公重耳的九个媳妇之第五,秦国留学生晋怀公的原配,秦穆公的女儿,小资文嬴女士,开始扮演她的历史角色了。虽然曾嫁给前后两位晋国君,但是这位国母却是“身在晋营心在秦”,一看老爹的总司令和俩军长给捆住了,赶紧向晋襄公求情,她说:“秦晋世为婚姻,本来太平无事,都是这三个战争贩子挑拨离间,贪功起衅,导致两国干戈相见。你放他们回去吧,我爹想把他们仨作成菜吃了解恨,怎么样?”(所谓“贪功起衅”,这是军人的通病,军人只有立了功才能受赏,所以他们总想找理由出去打仗。)文嬴,是不是就是晋怀公的怀嬴,还有不同说法,有的说不是。
  晋襄公犹豫不决。文嬴虽然不是他的亲妈,但毕竟是爹的二等媳妇啊,也得给些面子啊。文嬴又说,“从前,你叔叔晋惠公韩原大战被秦国俘虏,我爹待他以礼,请他吃七牢大饭,最后送他回国。你忘了吗?”
  晋襄公吃冰棍拉冰棍,没话了。礼尚往来,自己也别太小气了,当即下令,放孟明等三帅归秦。
  先轸次日早朝,还打听呢:“俘虏哪去啦?什么时候杀啊。”晋襄公说:“俘虏已经坐飞机回去啦,文公夫人求情,我就放了。”
  先轸气得叫道:“我们前方流大汗的武士花了多大力气才捉到这仨,她妇人一句话就给免了,自毁战绩,长敌威风,亡无日矣!”说完就对着晋襄公吐了一口唾沫。
  
  (注:先轸元帅在情急之下对晋襄公“不顾而唾”。当时的朝堂上,都铺着席子——诸侯国君铺三层席子,天子五层,当时没有地毯,战国以后席子进化为地毯,地毯是中国和波斯人的首创——由于席子太宝贵了,大臣们上朝都脱鞋,穿袜子进去。而当面乱吐唾沫,实在有失君臣之礼。于是四个月之后,在对白狄的作战中,先轸领导三军抓住白狄首领,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武功以后,先轸又驾驶着单车冲入敌阵,以变相自杀的形式死掉,以谢君王。可是狄人死活就是打不过他,于是他只好像许褚那样脱掉甲胄,赤膊搏杀,终于被狄人乱箭射杀。这个壮烈的悲剧人物的头颅最终被狄人恭恭敬敬地归还,面色如生时一样。(以自杀的方式表示了对晋君的忠诚。) 先轸临死时说:“我逞志于国君,而国君没有讨罚我。我敢不自讨乎?” 
  “两朝开济老臣心”,超群出众的俊义之士先轸,是春秋时代最牛的军事战略家和战术指挥家。早年他以九袋长老身份跟随重耳流浪,备尝险阻艰难,尽知民之情伪。流浪途中,他学习考察了各国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特别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治齐称霸、令尹子文辅佐楚成王治楚图强、百里奚辅佐秦穆公治秦的成功经验。(都做了认真笔记。)回国后,在晋文公、晋襄公两代长期担任三军元帅,性格刚直,多谋善断,指挥城濮之战和崤之战,均获得压倒性胜利,为晋文公、襄公父子两代霸业打下了强硬的军事基础。晋文公生前常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先大将军。”
  先轸的生前杰作,漂亮的“崤之战”,首次利用山地复杂地形战胜敌军,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首个著名的大规模伏击歼灭战。先轸在此战役中,暗中设伏,利用险阻,一改从前 “君子不困人于厄,不以阻隘”(宋襄公语)的刻板方式,开创了战争诈谋化的先河。从此,“兵不厌诈”的新思想,日渐取代了传统的“奥林匹克”、堂堂正正的打法,深远地影响了后来的战争技术。
  先轸还是个高明的战略家——他所极力主张和发动的这次崤之战,对于扼制秦人东出,打击秦人势焰,保持晋人霸权地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秦人从此在一百多年的春秋时代余下的时间里,沉沦下去。
  但这场漂亮的崤山歼灭战,也有个别古人埋怨,说它破坏了晋秦联盟,使晋国处于与秦楚两面作战的地位,乃战略上的失误。然而,秦晋两只恐龙争霸中原是迟早的事情,甚至韩原大战时已经在预演,我们不能要求晋国坐视秦师驰骋过境,而一味以退让来维持同床异梦。能者多劳,两线作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嘛。先轸崤之战的决策,得大于失。)先轸死后,儿子“先且居”继续做晋的中军元帅,和秦军、狄人屡次作战,多有胜利。到了晋景公时代,晋楚爆发“邲之战”,晋国败北,先轸的孙子“先谷”作为责任人,遭到灭族的惩罚。先轸一家,一共传了三代,而已,这是后话不提。
  
  当时,先轸一口唾沫,使晋襄公也大惭,后悔了,吩咐晋大夫“阳处父”追赶三帅回来。
  阳处父追到黄河边上,三名秦国战犯已逃上渡船啦。阳处父打算诱他们。他把拉车的左马解下,对船上喊:“喂——,寡君叫我送马匹给你们呢,骑着马回国走啊,快回来——拿上马再走吧——喂——哎——。”
  可是三个秦将早是惊弓之鸟,哪里肯信,支吾了几句,开船逃走了事。
  虽然没追回来,阳处父还是很有脑子的,是典型的圆滑善变的晋国人,后面还有他的故事。
  这时,秦穆公正在西边大发其愁呢。他的三军精锐全部在崤山升天,心中又急又闷,寝食俱废。后来听说三位大帅金蝉脱壳,龙归大海了,秦穆公方才泣极而喜。左右管刑罚的官儿请求以丧军辱师罪杀掉三帅。秦穆公说:“咱们秦国的这一筐土豆,扒拉来扒拉去,就这么仨好的了,杀了还找谁去啊?”  
  秦穆公老爷子穿着素服(白的)弓着腰迎于郊外,在大河边哭道:“饿,嬴任好,违背蹇叔劝谏,以至于二三子受辱于前敌,都是饿的罪啊。‘大风有隧,贪人败类’,是我贪心太大,害了你们。饿不能因为谁长了个针眼就掩盖他的大德,孟明啊,你继续当总司令吧,我不撤你。”有情有义的话使听者无不动容。秦穆公全面承担了战败的责任,对孟明俞加礼敬。孟明本来战战兢兢,准备“就戮于秦”,看见秦穆公对自己信任有加,感愧万分,惟图报效。
  次年,总司令孟明带着他的两个旧军长,以四百乘兵车伐晋,欲雪崤山之耻。秦晋这一对“之好”的国家,现在实在没法好了。
  晋襄公任命先且居(先轸之子)为大将、赵衰为副,率一军迎秦兵于境上。先轸的儿子先且居也是牛人,他不给晋军以犹豫胆怯的机会(晋兵人少),借助前次胜利的余勇,使劲煽火,采取主动出击战术,硬碰硬地去迎击秦军。晋国猛将“狼覃”曾经被先轸降过职,满肚子闹意见,此时临阵,他率少量从属猛轰秦军,直至战死于阵前。当时的战场范围不大,晋国人全看见了,大受鼓舞,一拥而上,秦师不能敌,大败而归。晋国人把这次失败的秦军戏称为“拜赐之师”。拜赐是对孟明的嘲讽,孟明当年逃跑的时候,曾在黄河船上说过:“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我能侥幸活下来,三年以后“答谢”你们晋国啊,意思是要讨伐你们晋国。结果这次答谢又是大败而回,把甲械等好东西都丢给了晋人。好像专程是跑来给晋国人送了一回礼似的。
  (另外,狼覃以前不受先轸赏识,他原本是晋襄公的车右(保镖),非常勇猛,却不知什么原因被先轸换下去了,换上了续简伯。而国君的车右,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职位,他遂深觉没面子。此次临阵,他奋勇独冲,以战死来向国君和战友证实自己的骁勇。狼覃有情绪却不作乱,而是在战场上用勇武捍卫了自己的名誉,被《左传》作者称为君子。佩服!)
  当年冬日,晋三军元帅先且居又汇同宋、陈、郑三国之师攻入秦境,取其江、彭二邑而还。至此,晋襄公三败秦师,实现了晋国神汉卜偃所预言的“一击三伤”。指崤之战,以及后面的两次。
  秦国常败将军孟明这回急眼了,散尽家财,抚恤阵亡将士家属,每日操练军队,以忠义砥砺秦人。所谓哀兵必胜,第三年头上,年迈的秦穆公亲率三军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孟明下令焚毁全部渡船,像项羽那样表示背水一战,誓死克敌。秦军逐次跃进突击,攻破王官(今山西闻喜西)。晋军避其锋芒,不敢贸然出战,等待中央命令。
  晋国元老赵衰说:“秦军连年失败,如今愤怒已极,倾其全国兵马来犯,锐气不可阻挡,不如回避,使其稍许得志,平息两国之争。”赵衰又念了几句诗来加强自己的论点。先且居也主张和为贵,避免陷入南、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南线对楚,西线对秦。(狐偃有四五年没见发表意见了,估计是得了老年痴呆症,病休,或者已经死了。)
  既然大家的观点一致,于是,晋襄公遂命令晋军向主要关隘收缩,封闭秦军进攻空间,避而不战。(晋襄公这人能力不错,脾气也好,就是命短了点儿,执政合计七年)晋人对秦国的主要策略,是扼制打击秦国,避免他称霸。“崤之战”的目的就在于此。但又不能把秦国打击得太惨,否则秦人出于愤怒,长期向东骚扰晋国,也影响晋国称霸。后院不宁嘛,称霸也不能专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是因为同盟国对战败的德国制裁得太狠,导致德国没有活路,力图报复,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制裁德国到扼制它不称霸的程度就行了,不能太过分。
  
  秦人在坚壁清野的晋国转了一圈,看看没人跟他打架,突然想起从前的崤山了。于是从茅津渡渡过黄河,来到南岸崤山,秦穆公在当年的战场为死难将士收殓白骨,堆土树立标记,宰牛杀马,举行祭奠仪式。秦穆公素服,亲自祭奠,将士无不落泪,哀动三军,鸟兽为之凄恻。为了反省自己当年的错误,秦穆公再次面对大军公开检讨,这便是载于《尚书》中的《秦誓》。
  秦穆公班师途中,还有一定的攻击后劲,顺便收复了去冬被晋军强占的江、彭二邑。
  敢于正视自己的过失的秦穆公,无愧为春秋五霸之第四,失败面前,不迁怒于人,也不诿过于天,更没有歇斯底里,而是承认自己的过失,鼓舞斗志,励志图精。秦穆公用人不疑,孟明第三次失败之后,“秦人皆以为怯”,秦穆公力排众议,超乎寻常地信任孟明,让他总领三军及全国行政,公孙枝还主动让位退休。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秦国君臣同仇敌忾,怒冲霄汉,终于令晋国人震恐,关门避其锋芒。《左传》上念了好几句《诗经》上的话,赞扬秦穆公。秦穆公文采也不错,说话也常引用诗经。秦穆公想制服晋国,穿越晋控区而挺进中原,毕竟是一厢情愿,秦国目前还没有这个国力。是到了三百多年后的战国中期,秦人才开始真正崛起,威胁三晋和中原地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