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霸西戎(四)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老秦穆公随后修订了自己的战略,不再去中原抢摊了,而改向西发展。公元前623年(在晋国“扫荡”回来的次一年),秦国西向出兵,以迅雷之速,用不到一年时间,灭掉西戎二十余国,西向开疆一千余里,控制甘肃宁夏,史称“秦穆公遂霸西戎”。终于继齐桓、宋襄、晋文之后,成为威风赫赫的春秋第四霸主,西部大恐龙!
  当然,秦穆公只是西部霸主,秦国东进中原的道路始终被晋人扼住,秦国的影响力始终无法越过崤山以东。毕竟秦国的综合国力不行,发展滞后,基础差,龟缩西隅,威震关中陇右而已。不过,“霸”原本就是指地方霸主,如果是全国的,就叫做“王”了。所谓“独霸一方”嘛。刘备占取西川,当时人在《世说新语》上也号称他为霸,所以,秦穆公列入“五霸”之侪,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当我们回顾齐桓公时,齐桓公的霸业也偏在东隅,车辙未能履及黄土高原;晋文公称霸,也只在山西、河南,势力无以达到东海。而且两人都不曾染指楚国的本土,更不曾饮马长江,一睹南半个中国之盛。所以,“霸”字都是局域性的。
  秦穆公得志于西陲,振动天下,周襄王派卿士召公赐他以金鼓,以示祝贺,标志着他西霸的地位得到官方认可。
  和其他霸主相比,秦穆公是个热心肠的家伙,性格质朴,没有太多弯弯绕。他热心于公益事业,多次襄助晋国,以德报怨,扶立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三代君主,施恩并不图报,只在定立晋国社稷,功莫大焉。
  我们知道,在齐桓公、宋襄公死后,长江流域的楚成王咄咄逼人,眼看有席卷天下之势,黄河中游以北的山西大地上,突然勃兴了一个国家,遏制住楚国北侵的势头。这就是晋国。正是由于秦穆公的长期支持,才促成了晋的勃兴,使得晋国成为抵御南方强楚的中流砥柱。秦穆公于北方之稳定,亦有功焉。
  秦穆公还善于引纳人材,百里奚、蹇叔、公孙枝、孟明、丕豹都是外国人,辅他取灭西戎的智囊由余,也是外国人。秦穆公用人,不囿于本土家族的小圈子。
  最值得一提的,秦穆公文采非常好。他向重耳一行人赋《诗经》多首,侃侃自如,作为一个荒远西陲的人,确实难得。秦穆公平时常引用《诗经》,给士兵开大会的时候,他谈到宽容、嫉妒、诚实这些话题,听者津津有味。总之,秦穆公绝不是个大老粗,他学问很深,是春秋五霸中文采最好的。他讲话引用的“大风有隧,贪人败类”一句,语出《诗经》,意思很奇,现在学者都搞不懂它。
  
  独霸西陲又两年后(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掉。估计是他的继承人为了表孝心,或者如苏东坡所说,是“车家三良”(秦国本地的三名高级知识份子:车奄息、车仲行、车针虎,时人号之“车家三良”)感觉恩主死了,再活着也没意思了,总之,“车家三良”等177人全部给秦穆公作了殉葬。这种开历史倒车的愚蠢做法,即使当时人都感觉不可思议,诗经《黄鸟》中表现了秦国人对车家三良的哀挽。《诗经·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秦国本来地处偏僻,民智闭塞,高级知识份子寥寥无几。又这么一殉葬,秦国大触霉头,秦穆公的霸业终于是昙花一现,后来的秦国又寂静无闻于中原了,直到战国时代才二度崛起。(而晋国则一直人才济济,霸业持久不衰。)秦、晋之间,由于从“崤之战”以后,秦晋翻脸,反复攻杀,血雨相见,所以他们的“之好”关系也就结束了。秦国转而与楚国之间互相嫁闺女,两国联起手来,一起对付晋人。
  
  顺便说一句,秦穆公生的女儿都不错,除了嫁给晋国人制造“秦晋之好”成语,最有名的一位爱女就是“弄玉”了。弄玉小姐天生冰清玉洁,对权力和名位都不感冒。她喜欢吹笙,非要嫁一个能与她的笙歌匹敌的郎君。后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华山隐士潇水(对不起,是萧史),吹着箫,把这个美女泡到了手。俩人一起乘着凤凰飞翔而去。这是古代很有名的美丽故事,为数不多的金童玉女顺顺利利把婚结了的案例。到了后代,爱情能否大团圆,就要取决于郎君能否中新科状元了。
  但是,到了后来万恶的封建时代,觉得俩人合乘凤凰影响不好,就让萧史下来改乘龙,这也就是“乘龙快婿”的来历啦。此故事据《刘向·列仙传·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