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六)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赵家最后一枚完卵,是赵武。
  惨案发生时,赵朔的媳妇赵庄姬,既然是晋景公的姐姐,金枝玉叶,又是首告老赵家谋反有功的,当然不在被屠杀之列。她带着身孕,去弟弟晋景公的深宫里,随后生下赵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 也有学者认为,赵庄姬进宫的时候,已经生下赵武来了,而且好几岁了。
  这时候,韩厥(此人是赵盾提拔的,对赵家有情有谊)来找晋景公,说:“赵衰的功勋、赵盾的忠诚,如果竟没有后代来继承,做善事的人恐怕就要畏缩了。《周书》说‘不敢侮鳏寡’。”于是晋景公指定赵武当了赵家的新的掌门人。《国语》:赵简子之臣邮无恤进曰:“昔先主少罹于难,从姬氏畜于公宫。”可见赵武是在晋景公宫中长大,而且罹难得的时候,已经出生了。明朝郎瑛等学者,都对《史记》的相关记载提出置疑,而信服《春秋左传》。赵翼《陔馀丛考》,也完全置疑此事。《容斋随笔》中论“程婴杵臼”之文,也不信之。有些学者认为,去晋景公宫里之前,赵武就生下来了,当时已经七八岁,其他相同。
  韩厥是怎样求情的呢,这里需要多罗嗦两句。韩厥说:“大禹、商汤这些古代圣王的后人,数百年来,一直在享福,不管遇上多坏的国君,都不敢剥夺他们后人的封邑福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祖上是大牌啊。”
  韩厥的意思是说,当时有这样一种历史传统,只要祖上有功有德,后代不管有没有本事,就都应该得到照顾。韩厥认为这种现象是对的,因为,如果功勋家族的后人不能享福,那长此以往,别的家族看到了这一点,哪个家族还再愿意给国君卖命啊。(这大约属于一种延期支付的激励吧,类似股票期权,让没有功劳的后代也可以享福,但是却能激励当初的立功者,这也是有道理的啊。所以,无功受赏,有时候也是行的通的啊。)所以,黄帝、大禹的后代们没有立什么功,但周武王照样把他们封为诸侯,就是这个道理。按照这种道理,鉴于老赵家祖上是对晋君立过功的,按历史习惯,子孙就应该得到延期支付,那么您现在就应该提供给赵武以特殊的恩遇,虽然赵武的爹爹辈犯了罪。韩厥的这种思想,是有一定道理。但是,赵武的爹爹辈犯了罪,不管是真犯还是有冤,总之是犯了罪,他的儿子却被恢复待遇。那么,以后别的家族看了,也就不惮于干坏事了。这一点,韩厥就不去想了。
  于是晋景公把没收的赵家土地,划回给赵武,并且指定赵武为赵氏家族的新的掌门人。赵庄姬赵武娘俩,通过这场劫难,地位反倒提高了。
  以上都是《左传》的说法。
  但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则另有一种接近小说家的说法。司马迁说:故事是这样的,进谗言的不是赵庄姬,而是那个放狗咬赵盾的屠岸贾,他到晋景公时代还活着呢,他恨死了老赵家了,不禀报晋景公,暗中发兵屠杀赵同、赵括、赵婴齐、赵朔四家,四家人头全部落地。其中赵朔最慷慨,闻讯并不逃跑,坐在家里等刽子手来收,他说:“赵家忠于晋国,历代皆然,我怎么可以违抗君命,畏死出逃,给先人带来耻辱呢。”于是赵朔这一家也被干掉了。《赵世家》:将诛赵氏,先告韩厥。厥不肯,而阴使赵朔出奔。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氏。”但是一些学者认为赵朔也不在灭门之列。赵同、赵括被灭门是无疑的,但赵朔存疑。
  赵朔的媳妇赵庄姬,则带着身孕逃跑到弟弟晋景公的宫里藏下。可恶的屠岸贾听说赵庄姬在公宫里生孩子了,就进去武装搜索。
  看见警察来搜查,按照戏台上和司马迁的说法,赵妈妈就把孩子藏在裤子里,急得很,生怕他哭。乖孩子还真争气,没哭,躲过了检查。
    孩子是怎么藏在裤子里,似乎史学届还没有研究的兴趣,戏台上的群众更是糊里糊涂地瞎演,不求甚解是国人的特长。如果你穿着一个张惠妹那样的裤子,我想你无论如何是塞不进去一个孩子的。但是古代的裤子得天独厚,里边可以藏很多东西,因为它根本没有裤裆,就是两个裤筒,吊着,像风铃一样,而且是系在膝盖以下,所以腰胯以下可以藏个花篮。其实当时没有裤子,就是这种半裤筒的东西,叫做胫衣。因为私处没有东西遮羞,所以男女都要穿裙子袍子。我想赵妈妈立在产床旁边,侍女扶着,一袭长袍垂下,胯下吊着一个孩子,掩盖在袍子里边,自由地悬挂着,像舞台上的魔术师,等搜查的人一走,立刻从下边大变出一个活人。
  这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置儿绔中”。
  总之,我们要感谢当时的衣服。所谓绔,也就是刚才说的胫衣,是一种短的布筒子,两头空,把其上端绑在膝盖上,一直垂覆到鞋面。膝盖以上则是光着的,显得飘逸又性感(现在一些少数民族还有这种穿法)。但是大腿和大腿以上是光着的,所以外面必须用“下裳”(类似裙子)罩住,以免泄漏私处。男女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也就知道,古人在地面席子上坐的时候,特别是对于贵族,必须是跪姿,这样就不用担心露点了。如果两腿朝前坐着——叫做“箕踞”,那是不行的。箕踞腿往前伸,势必泄露下体私处,是严重耍流氓的姿势,像荆轲临死时那样“箕踞”,是为了羞辱秦始皇。杀不了秦始皇,就让老秦看看我的下体,也算泄恨!
  

点击查看大图

   “女”字,就是一个女孩规规矩矩地跪坐着。一直到唐代,我们都是这么跪坐着,屁股压在脚后跟上,这实在是受了裤子设计的限制。后来逐渐有了裤子,也就是胫衣慢慢向上连起来了,有了档,但仍然是开裆裤,慢慢才过度成死裆裤,于是也就可以俩腿朝前地坐着了,甚至可以坐椅子了。
  
  
点击查看大图
跪坐以免露点

  说这么多就跑题了,回到赵庄姬的话题。赵庄姬绔中藏婴儿,逃脱了检查,但是,保不齐还会来啊。于是,两个知名的忠义门人就出来了——杵臼、程婴,准备营救赵武。他们采取了类似狸猫换太子的手法,具体来讲,就是找了个别人家的孩子,假冒赵武,穿上有钱人家的好衣裳,杵臼抱着,藏于深山。然后程婴跑去向屠岸贾举报:“杵臼把婴儿赵武,藏到山里去了,我的知道!”屠岸贾得知后,高高兴兴地跟着程婴,扑到山里,杀死了杵臼和假孩子,从而停止了深度的追杀和搜查。
  真孩子赵武——赵家最后这点儿骨血,则由程婴找机会用药箱,秘密偷带出去,放在山里养着,等待十几年后复出。
   后来赵武有了出息,杀死仇人屠岸贾,报了仇,心满意足。忠义门人程婴这时候也不想再活了,就自杀了。赵武怎么拦也拦不住,由着他离开这个血腥的人间,到天堂找他的老哥哥杵臼团聚。
  不过,上边说的这一段故事,包括屠岸贾搜查,以及两个舍身救幼主的大侠,多半是司马迁的杜撰(司马迁因为下边被人欺负了,天天想着大侠横空出世,暴打世间的不平恨)。司马迁也未必是完全杜撰,他可能是听到了民间有这样的传说,于是在感情作用下记录在《史记》里。戏台上又参照了司马迁的杜撰,编出了《赵氏孤儿》这出戏,从元朝一直传演到了今天,骗到了观众的眼泪,实际上它有三四个重大的漏洞或者疑点:
第一, 屠岸贾这个人,有没有能力在不经晋景公允许下,偷着攻灭赵同、赵括、赵婴齐、赵朔四卿。而且,赵婴齐实际已经不在晋国了。
第二, 赵庄姬在晋景公宫中生下婴儿,屠岸贾居然敢冲进宫中去搜捕。
第三, 程婴带着屠岸贾跑到山里,随便指着一个叫杵臼的人,说他怀里抱着的就是赵武,你快杀了吧,并且按司马迁说的,你还给我一千金作为赏赐吧。屠岸贾就信这是真赵武?
第四, 程婴干吗不把假婴儿放在赵庄姬的居宫中,然后带屠岸贾来,说这是赵武,你快杀了吧。这样是不是还更可信一些,而且还可以免得他的老哥们杵臼一死。

  我们认为,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惊心动魄,根据《左传》记载,赵庄姬诬陷赵同、赵括,导致赵同、赵括被灭门,然后她在弟弟晋景公宫中,安然生下赵武,并没有遭到任何迫害。实际上,她不是被迫害者,而是迫害别人者。随着韩厥过来说好话,晋景公把赵武立为了整个赵家的掌门人,赵武一支的地位反倒提高了。这很可能是赵庄姬一支为了与同门赵同赵括争夺赵家族“掌门人”的地位的内部斗争,一切仅此而已。《国语》的说法也同样印证了《左传》:赵简子之臣邮无恤进曰:“昔先主少罹于难,从姬氏畜于公宫。”智伯谏智襄子亦曰:“赵有孟姬之谗。”又韩厥曰:“昔吾畜于赵氏,孟姬之谗,吾能违兵。是皆谓庄姬之谮杀同、括,并无所谓屠岸贾也。
  
  
  
  赵武先生二三事:
  孤儿赵武20岁,出落得弱不禁风、神经过敏,也慢慢地步入了可怕的政坛。20岁时他举行加冠典礼,标志着长大成人,然后按照习俗,去拜会各位亲戚高朋,并且接受高朋们的美好祝福。
  赵武首先在路上看见栾武子(栾书),栾武子说:“你的帽子很美啊!以前我做你父亲赵朔的副官,他外表很美,但华而不实,请你努力讲求实效吧!”晋、楚战于邲,晋三军六帅为: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所以说是副手。到了赵武时代,栾武子(栾书)是当时的执政官,栾书曾经暗中支持过晋景公灭赵氏。
    赵武去见中行宣子,宣子望着他的帽子也说:“美啊!可惜我老了。”
      

点击查看大图

  去见范文子,范文子说:“现在你可要警惕啦,贤明的人得到宠爱后会加倍警戒,傻瓜因宠爱才会骄傲。我听说晋文公重耳最爱听百姓意见,叫瞎眼的乐师在朝廷上诵读前代箴言,让百官献诗讽谏,在歌谣中辨别吉凶,在道路上询问毁誉。先君最痛恨的就是骄傲自大。”范文子就是士会的儿子,士会是“迎菩萨代表团”的。
    去见驹伯,驹伯说:“美啊!但是年轻人不如老年人的地方多得很哪!”
  去见韩厥,大恩人韩厥说:“要谨慎警诫啊,这就叫做成人。成人的关键就在亲近善人。一开始就亲近善人,善人再推荐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一开始就亲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进不善的人,那么,善人也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哇塞,绕口令啊)
    去见智武子,智武子说:“你要好好努力呀!作为赵衰的重孙、赵盾的孙子,二十岁了你还在做大夫,这不是耻辱吗!赵衰的文才,赵盾的忠心,难道可以忘记吗!赵衰通晓前代典章,辅佐文公,精通法令而终于执政!赵盾在襄公、灵公时代尽心谏诤,被灵公憎恨,还是冒死强谏,这能说不是忠吗!你好好努力吧,有你爷爷的忠心,加上祖爷爷的文才,事奉君王就一定会成功啊。”智武子是智莹,曾任晋三军元帅。
    去见苦成叔子郤犨(念隙抽),叔子说:“年少而当官的人很多,我怎么安排你呢?”
  去见温季子郤至,郤至说:“你比不上别人,可以退而求其次。” 
    最后去见张老,把各位卿大夫的话转述给了他。张老名叫张孟,是我们老张家第一个见诸史书的人,看来我们老张家根还在山西。张老说:“好呀,听从栾伯的话,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听范文子的教诲,可以恢宏自己的德行;听韩子(韩厥)的告诫,有助于成就事业。至于最后三郤的话,使人丧气,别听他们胡掰。”这二郤都是支持晋景公灭赵氏的!所以说话才这样。
  哈哈,这段逸事写来真让人哭中发笑,想想人生,不也就是如此吗?
  
  孤儿赵武,性情和善,温良恭俭让,从大夫、新军将、上军将,一点儿一点往上熬,终于在25年后熬到了极点,成为三军元帅兼执政官,执晋国国政达七年,多次主持国际会盟,处理国际纠纷,在诸侯中享有盛名。
  然而他却未老先衰,年仅四十七岁,在《左传》里就一幅老态龙钟的样子,跟诸侯会盟,光拣泄气的话说,什么“吾侪偷食,朝不谋夕”啊,什么“朝夕不相及,谁能待五年”啊。众外国使臣看着堂堂晋国首相光说些苟且偷安、混饭过日子的话,以及什么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的大真话,都惊异地瞪大了眼。
  与会使者纷纷认为“赵孟将死矣!”
    果然,这个颓废派的执政大臣当年死去,也许是被上一代的惨剧和儿时的坎坷摧毁了他心灵的健康,那时候又没有心理医生。不过,根据我们的分析,他们家这一支并没有遭到戕害啊。
  到了赵武的孙子赵简子的时候,赵家又变得咄咄逼人了。铁腕人物赵简子,联合知氏、韩氏、魏氏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和赵氏中的邯郸支族(大嘴巴赵穿的后代),占据晋阳、邯郸等强城大邑。赵家的实力和财富再次凌驾于国君之上,无诸侯之名而有诸侯之实。最后终于在其子赵无恤时代实现轰轰烈烈的三家分晋。
  最后,赵家终于带领河北河南山西的毗邻地域,成为战国七雄中的赵国,一度冠绝北方,这是后话。赵国后来的名人,有享有“战国四公子”美名的平原君赵胜,也有“纸上谈兵”的败将赵括(此“赵括”非刚才被灭族的彼“赵括”也)。
  所有这些历史云烟,家族兴衰,在这里只是一笔带过,后面的书里再做详述吧。有没有这种可能,赵氏建国以后,大约正是因为对自己祖上赵武母子取得赵氏家族掌门人的不光彩手段暗自心虚,于是就把赵同、赵括之灭门嫁祸在屠岸贾头上,并且编了杵臼、程婴之事解释赵武的“幸存”缘由,并且把这种“故事”远近散播。所以司马迁之在《史记》中所记载的,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了吧。当然,这仅仅是鄙人的凭空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