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诸鱼肠剑(六)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吴国都城已经在几十年前从无锡转到苏州了,与今天的苏州重叠,但略措西南一些,是中国古代的威尼斯,宽阔的外护城河,围着长方形城垣,蜿蜒直到内城河去。城里穿凿河道,如经如纬,脉络全城。街区依河而建,建筑临水而踞,河巷把水城分割出一块块block,所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白乐天)“吴王城里柳成畦,齐女门前水拍堤”(唐寅)

    伍子胥不远万里来到柔美秀丽的江南,方兴末艾的苏州,他看见细密交错的河道,独木舟往来穿梭,象一支支新生的菱角。哎乃的橹声,象成天价响在水街上,报站的人唱着:靠上来~~~~~摆开去,就跟我们现在的公共汽车报站一样,极温馨极动听的人嗓。然而伍子胥没有钱坐公汽——打车更不可能,伍子胥来到苏州后的主要工作,就是蹲在农贸市场或地铁口一带吹箫,向吴人乞讨,因为他是一个没有一分钱的英雄汉了。
  下雨了,江南的雨,杏花的鱼,夹着细白的栀子冷香,随着卖花姑娘水淋淋的声音飘入眼角。他象一颗被遗弃街头的小白菜,没有哪一个过路妇人把他挑起来。炊烟从苍黑色的民居袅袅旋舞而起,一切晚暮的声响被斜斜扯着的雨线隔得温和又遥远。于地铁口瑟缩抖着的伍子胥现在还不知道,这座陌生城市将以他命名很多东西,胥江,胥门,胥口,一直到2500年,还在用着,甚至“姑苏”两字,都是从“胥”衍发的。
  “君子违难,不事仇国”,伍子胥也许不是君子吧,他是一个乞丐,被命运逼到了穷途末路,愁白了头发又愁白了胡子,卧在街角,攥着棒子,好象《射雕》香港版的洪七公。据《吴越春秋》:“子胥之吴,乃被发佯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吴越春秋》,汉人赵晔原著,极翔实而系统地展现了春秋未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轨迹,记载了从太伯创吴到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孙武伐楚、伍子胥掘墓鞭尸、早包胥一人复楚,直至勾践卧薪尝胆、西施惑吴、范蠡隐遁等等一系列脍灸人口的精彩史实。本书后面的故事,多数依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王粲《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君子违难,不事仇国,交绝不出恶声。
   

点击查看大图

     苏州农贸市场的管理官吏会看相:伍子胥形貌壮伟,身长一丈,腰阔十围,眉间一尺,奇貌必是奇人。《吴越春秋》:“吴市吏善相者见之,······,怪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管理员把伍子胥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听了描述,却很讨这种相貌,但他还在市吏安排下会见了这个颇有来路的乞丐。乞丐伍子胥坐在两层帷幕里,只露出两手,像新媳妇似的跟公子光蒙面而谈(为了不使公子厌烦他的容表)。话刚谈到一半,公子光就掀起帷幕,握住伍子胥的手,一起坐下——俩人想见恨晚,畅谈三天三夜,没有一句重话,欢声惊叹,成为莫逆之交。伍子胥离开公子府的时候,身上带着一封绝密计划——刺杀吴王僚。
  伍子胥回到乡间,组织魔鬼训练营,物色行刺人选。要说做刺客的条件,体力强、有武艺,徒手可以搏击杀人,是基本要求。徒手杀人主要有三种方法:  
    拉杀。比如,从前被戴了绿帽子的鲁桓公酒后被齐国力士“拉肋而死”。把人象蚂蚱一样揪成两半。挟死。战国四君子的春申君在城门口被“死士”挟而杀之。扼喉,适合半夜暗杀,楚灵王之杀侄,就是把他憋死。
    不过,所有这些办法对孔武有力,体大如牛的吴王僚都不适合。据说吴王僚还有儿子庆忌早晚相随,有胞弟掩余、烛庸同握兵权,三人都有擒龙搏虎之勇,鬼神不测之谋,旁人休想靠近,无法得手。对付这样的敌人必须动用真家伙。动什么家伙呢,伍子胥开始准备Lethal Weapon。致命武器。
     伍子胥打开《兵器谱》,谱中各式铜剑居多。西周早期铜剑,两边有刃,收聚成锋,没有剑脊 (剑身中线隆起部分),也没有剑格 (又叫“护手”),剑茎 (手握部分)也很短,剑长仅20~40厘米,藏身做暗器还不错,打仗派不上大用场,而且材料质量堪忧,欲刺穿吴王僚身上的三层犀牛甲,打个问号。
   到了伍子胥时代(春秋后期),青铜宝剑遭已有了圆柱形剑茎(手握部分),一直向前延伸,至剑身形成剑脊,之间没有明显分界线,浑然成为一体。由于增加了剑脊,剑身长度得以加长,50厘米左右,杀伤力大大提高。
    但是青铜材料是800C时铜、锡、铅矿石熔炼而成,更坚韧更锋利的好剑必须用1000度以上高温的钢铁打造。说道钢铁,我们春秋时代有钢铁了吗?答案是Yes,we do.
    如果你去美国华盛顿弗里尔艺博物馆,可以找到两件我国西周初期的铁刃铜钺和铁刃铜戈,但那铁刃是陨石铁,不是人工意义上的钢铁。
    所谓钢铁,就是铁和碳的合金,以含碳多少分成块炼铁(熟铁)、钢、铸铁(生铁)。铁矿石经加热到1200-1350℃,成液态铁,再注入范,经过柔化 (退火) 处理,降低磷和碳,变成脆性低的韧性铸铁,制作坚韧的武器、农具和日常器皿,质地优良。这种浇铸铁进一步接受反复锻打,脱碳,就可以做成后代流行的钢(所谓“百炼成钢”)。
  上述技术在我国春秋晚期已经少量出现了,尤以长江流域为先进。春秋晚期的楚国古墓中,多次发掘出铁剑;铁工具则相对更加齐全,有斧耙锄耒、耜镰凿锤。中国人打造铁制器具用浇铸——这是延续了青铜浇铸的技术,它有很多优点,此技术比西方领先2000年。
    西方是到13世纪才学会了这种浇铸铁技术,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是摆弄那种半熟不熟象煮了一半儿的鸡蛋黄样的“块炼铁”(矿石未彻底熔化,只到1000度)。
  我们领先是因为我们能够获得1200度的高温,把矿石彻底熔化成铁水。吴国造剑名师干将、莫邪使用三百人鼓风装炭,可以猜想炉子之大,可以炼出铁水。并且莫邪女士把头发和指甲投入炉中,调节碳的含量(苏州现有“干将路”)。
  干将、莫邪这夫妻俩在吴楚地区开矿取铁,经过认真冶炼、锻造,铸成了“干将、莫邪”雌雄名剑。铸剑是一个非常神圣的事业,要“雨师扫洒,蛟龙捧炉”, 在众神瞩目下,虔敬非常。莫邪女士据说还亲自投身到熊熊燃烧的炉火,以身殉剑(大约是为了调整金属中的碳含量吧)。此据《吴地记·匠门》。而《吴越春秋》则只说把头发指甲剪断扔进去。《吴越春秋》又说“干将采五山之铁精”,铸的是铁剑。铸剑还需要把握好温度,但当时没有温度计,必须依靠经验丰富的眼睛观察火苗颜色来判断温度,炉火纯青这个词也就是这么来的。新铸出的剑,是钝的,需要刮削琢磨,所谓砥砺、开刃,最终磨成一口宝剑,寒光凛冽,吹毛断发,杀狗杀马做试验,甚至用活人试验。剑身和把手再镶嵌琉璃、绿松石、金丝、银丝,刻镂花纹,总之一把上等宝剑价值连城。
      越国也有铸剑大师,名叫欧冶子,“龙泉、泰阿、工布”三剑就是他铸的。还有“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铭” 五把出色的宝剑,也是他铸的。这五把消铁如泥的稀世珍宝之中,“湛卢”、“鱼肠”、“胜邪”为公子光所得,中间的“鱼肠剑”又通过伍子胥交给了我们的勇士专诸使用。皆据《越绝书》。“鱼肠剑”作为刺杀武器,它短小精悍,可以藏在鱼腹之中。
  专诸这个人,状如饿虎,声象巨雷,是吴国有名的民间游侠,身手快捷,心肠侠义。伍子胥逃亡路上曾撞见专诸跟人打架,见“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但是他媳妇背后一喊,就立刻跟媳妇后边回家了。此事据《吴越春秋》。说明这人勇猛而又讲理。伍子胥慕名找到他,要他学习"炙鱼"技术,鱼的大小呢,肚子以刚好可装下“鱼肠剑”为宜。
    专诸一定不喜欢这个提议,因为他的手指头太粗了,并且他妈妈岁数大——父母存,不许友以死。语出《曲礼》,父母在,不答应朋友为他效死,看来孝比义重要。于是望子成龙的老太太取了根绳儿,找房梁上吊了(不会又是怀疑伍子胥杀的吧)。专诸大哭一场,跟着伍子胥去了苏州太湖岛上的魔鬼训练营。这就是后人“效法专诸之母”一语的来历。“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而易发”。 据《汉书》。我们在那个濑水之滨涣纱女那里,以及专诸之母这里,都领教到了。但是跟现在的江南人,格调迥异。 专诸之母为了儿子的事业大名成就而自杀的事,未见于史料,但《东周列国志》上有之,当属于小说家言,且后来流传甚广,有所谓“效法专诸之母”的俗语。 
     专诸大哭一场,跟着伍子胥去了苏州太湖岛上的魔鬼训练营(古人真是好骗啊)。
     黄昏时的江南别有一番情调。晚雾渐渐地浓了,一点点桔黄的渔火远远近近亮起来,于雨雾中朦胧成小团小团美丽的光晕。清碧透明的山水中,云雾铺展,攀援,袅娜,升腾,飞鸥轻翩于其中,疑似仙境。勇士专诸坐在太湖岛的石头上,心猿意马地望着远景,又低下头捏着扇子练习炙鱼。在《齐民要术》一书里,记载了吴人炙鱼的诀窍,先将鱼洗净,去肠,用调料浸渍入味,控干,放在小火上慢慢烧制。烤炙过程中,还要不停地用香菜汁浇鱼,直到炙熟为止。炙鱼用料十分丰富,仅调料、佐料就有盐、豆豉、醋、姜、桔皮、花椒、葱、胡芹、小蒜、紫苏、茱萸。炙鱼火候也是关键,过急、过缓都不行,必须使调料滋味充分透入鱼体内再散发出来,直百米以外,使炙熟的鱼肉,色、香、味俱佳。Yeah——好谗!此据《齐民要术》的“酿炙白鱼法”。
     现在苏州还有“叉烧桂鱼”一菜,是效仿专诸的,不知做得怎么样。顺便说一下春秋古人的食谱,勾您一下谗虫:
   燔,是最原始的吃法,不用刀割,把整只禽兽放到火中。楚成王临死时候,想吃燔熊掌,就是这个。秦始皇“燔书”,也是这个字。
   炮,是把肉用调料、泥巴包裹,类似“叫花鸡”,放火上烧。但不知纣王的炮烙之刑,是不是也给犯人身上包泥。
     灸,就是类似烤羊肉串,串起来,架在火上烤。一边灸,一边涂调料,当时的灸品有灸牛肉、灸羊肉、灸猪肉、灸雉、灸兔、灸鹑等等。类似现代的烤鸭。
    脍,脍这个字常见,脍炙人口嘛,就是把鱼和鲜嫩的牛羊鹿糜肉切成薄片,用调料偎成生肉片,就可以了,类似日本人的生吃鱼片,但不知春秋时候加不加芥末。
   渍,把生肉用酒水渍制,渍了再烤,现在的韩国烤肉依旧有酒渍的牛肉。
   脯腊。脯是肉干,果品和瓜菜也可以。腊是咸肉。现在的腊肉、咸鱼、香肠、火腿、果脯就是这么来的。
    醢,醢是肉酱,把肉晒干捣碎,放人盐、酒,发酵酿制。把人也可以这么做了,是一种有创意的刑罚。
    烹,也适用于人。把猪羊肚子填满配料,用芦苇缠裹起来,涂抹泥巴,放火中烧。然后去掉泥巴,放人盛油的小鼎中,再将小鼎放入盛水的大镬中,熬三天三夜。吃的时候加醢、醋。这种菜,现在为什么没有人模仿开发一下。
    捣珍,把牛羊鹿糜獐子的鲜嫩里脊肉捣碎,反复捶打,去其筋腱,做成肉泥蒸食。
    熏,把肉类、鱼类煮熟,以文火烘干。加香料(木渣、松叶)于火上,使烟味带香,熏制而成(古人吃的真好啊!) 
    泡,蔬菜置于瓮中密封浸泡,内加盐酒糖,泡完了沾酱吃,类似泡菜。
    腌,腌和泡的区别是,腌不加水。
   吃法真多啊,古人估计多是胖子。
    你还可以发现,春秋古人不怎么用大油烹炒,现代的大油烹炒法是薄底铁锅出现以后才时兴的,铁器时代的产物了。
   专诸就是这样在太湖岛上,修炼自己的炙鱼大法,轻生死,忘安危,预备鱼腹藏剑,奋然而起,刺吴王僚于稠人众座,以其慷慨激烈的情怀,拼作热血男儿一死,成其“天壤间第一激烈人”的千古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