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庐五战(二)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吴国的看家部队,是步兵。按理说,步兵没什么了不起,一直是战车兵的影子,相当于象棋里的卒子,一拱一拱,象尺蠖一样慢,装备、素质、训练、兵源,都没什么大讲究,有两条腿就行。
    但随着传统的“观兵”(点到为止)转变为残酷的歼灭战,杀人盈野,杀人盈城,步兵以其便于近身肉搏的极具杀伤力优势,越发受兵家注目。诸侯各国开始狠抓步兵建设,晋国魏舒改车兵为步兵。与之遥相呼应,在河渠密布,水网纵横的长江下流,吴国也创建了一支“轻甲利剑”为武器的步兵先锋队,它由500名大力士和3000名善于奔走的勇士组成,善于长途奔袭,尾追攻击,经常一日奔三百里才住下,把楚国战车队追打得无处喘息。《吕氏春秋》:吴阖庐选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为前陈,与荆战,五战五胜,遂有郢。《墨子》言阖庐之士,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正常是三十里而舍。)
    能训练出这样一支著名步兵的人,是一位著名人物,兵圣孙武。
  孙武的祖上也是阔气过的,是陈国的贵族,这里的贵族指卿大夫家族。在阶级斗争中失败,跑到齐桓公那里避难,当了工正,就是“科协”主任,兼管占卜(占卜在当时也是信息产业啊)。有一次齐桓公喝酒喝到天黑,就让陈工正占卜,预测未来的命运走向。陈工正说:“我卜其昼,未卜其夜”。意思是白天的事好预测,晚上的事可没法预测,夜里喝酒容易乱性。齐桓公赞赏地罢了酒。
      陈工正的后代在齐国越混越牛,不断掠取人心(甚至最后夺取了齐国姜姓君族的君位,所谓“田氏代齐”,“陈”与“田”在当时通假),孙武就是陈氏之一脉,在十几岁时,其祖父因伐莒有功而封得采邑,赐姓孙。18岁那年,孙武风华正茂,齐国发生崔杼、庆封之乱,嘴上刚长出小仁丹胡子的孙武一家也被卷进去了,逃亡到吴国。孙武跋涉1200里,到苏州市郊买了一块稻子地,每天抱着罐子浇水,同时观察蚂蚁打仗,思索晚上的兵书创作。孙武的出生年月不祥,说他18岁逃亡到吴国,只是作者的一般估计。
    孙武虽然没打过仗,但他的爹爹爷爷都是齐国善于作战的将官,因此对于打仗也听说过一二,据说他还长于击剑,最难得的是他善于写文章,笔头子好(跟司马相如一样,他的字也是“长卿”)。
  十亿人太多,一卷书一卷春天足矣。孙武从箱子底翻出姜子牙的《军政》、《军志》、《司马法》,结合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商汤与夏桀的鸣条之战、周武与殷纣的牧野之战、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等等古今战例,把战例经验上升到战略高度地(历史上第一人如此地)写他的十三篇。也就是如今被全世界军事院校列为学习材料的《孙子兵法》。
    静以修身,简以养德的孙武,在苏州郊外刻苦地实现着自己光明的事业:思考、进步、革命、耕垦、带剑封候或是著书立说。
  暮色四合了,安宁的村子里点缀着淡黄的光,平静如梦的青石道上,偶尔三三两两迟归的人,顶着青笠,匆匆而过……雨耐心得很,屋椽上“的滴的滴”作响。孙武拿起毛笔,在竹简上写下了“道、天、地、将、法”五个字(开宗明义,提出战争五要素。美军海湾战争时期军官必备的《Sun Zi, the Art of War》,把这五要素翻译为:moral, weather, terrain, commander and doctrine)。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参照《孙子兵法》,对于打垮萨达姆贡献颇大。
    孙武接着写道:将者的素质就是——wisdom, credibility, benevolence, courage and discipline(智、信、仁、勇、严)。
    孙武接着又写:“If one know the place and time of the coming battle, his troop can march a thousand li, and fight on the field(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这是讲战前该准备的事情)。
    The good fighters put themselves beyond the possibility of defeat, and then wait for an opportunity of defeating the enemy.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找敌人致命弱点出击。有点儿意思。)
  To subdue the enemy without fighting is the supreme excellence(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哇塞,意思更大了)。
    孙武喜得急忙搓手,“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为了凑字数,孙武继续写道:“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这就是孙武的先胜、全胜思想,用现代话说,不打无准备仗。这都是战前该谋划的。
    按照这个原则,孙武认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自然而然得出结论:
  Thus, the best policy in war is to attack the enemy’s strategy, the second best way is to disrupt his alliance through diplomatic means. The next best method is to attack enemy in the field. The worst policy is to attack walled city
  隐隐的有苏州人软语呢喃在说梦话,夜来人声模糊。
    接下来该如何打仗了,孙武写道:“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孙武想了想,一是“任势”,二是“诡道”。
  任势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Thus the energy(势) developed by good fighting men is as the momentum of a round stone rolled down a mountain thousands of feet in height”(善战之人就象转动石头于千仞之岗,砸下来势如破竹)。“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水是最能“任势”的,所以水的力量无往而不克。
  接下来是“诡道”:All warfare is based on deception(兵者,诡道也)。孙武为自己破天荒的观点兴奋不已。“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隐藏自己的企图,制造敌人的错觉,从而attack where they are not prepared(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终于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传,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翻译成现代话:使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
      接着“用间”“火攻”“游击”这些正规战所不齿的损招也出来了。利用敌人的老乡、军官做卧底,派双重间谍散布假情报,就是“用间”
   “火攻”,则敌人的军需辎重,仓库粮道,都是孙子要烧的对象。孙武还提醒大家,放完火,不要从下风发起攻击,免得烧了自己。
    而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则是游击、运动战的境界,是对传统的正规战的一场革命。礼崩乐坏了嘛,孙武彻底否定作战以礼。以前打仗都讲明着来,讲奥林匹克精神。现在孙武不要了,他根据城濮之战、崤之战等用诈的战例,总结出“以正合,以奇胜”的伟大思想:堂堂正正的正规战固然必不可少,但诈谋和出奇手段起到致胜的关键作用。<BR>    “以正合,以奇胜”是整个《孙子兵法》的核心精华,我们一想起孙武,就想起这句话来就是了。他彻底否定“作战以礼”而创造性地把“兵不厌诈”列入军事典籍。<BR>    从前,宋襄公泓水之战讲求“不二次伤害受伤者,不抓老年敌人,不利用险要地势,不打尚未排好阵列的敌人”,表示出泱泱君子之风。而孙武时代,已经没有过多的传统文化包袱,在他看来,战争中不允许有任何温情,只要能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战争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包括“兵以诈立”),于是促使战争手段和破坏程度越来越残酷骇人。后来白起长平坑降卒四十万,项羽新安杀俘虏二十万,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孙武这种战争效益观的逻辑结果。这个责任固然不应由孙武来承担,但是君子之风日去、小人之气竞长,打仗越来越不择手段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兵书中首倡此意的孙武若地下有知,也会感到不安吧。<BR>   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化,道德因素对战争的规范越显突出,宋襄公的思想再度被现代人拣出来,绝对战争向可控性战争过渡。所谓精确打击、外科手术等等,正其实是对宋襄公“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做法的否定之否定。
  孙子最后说:You wish to fight, you  must count the cost first。曹操为此做注解:“从国内运送二十钟粮食到前线,最后只能有一钟抵达,因此,从敌国征集一钟粮,我国就可以少支出二十钟。”战争的成本相当巨大,劳民伤财,好在南方地理得天独厚,依靠河网水运,使成本和物资损耗大大降低。但是,不管怎么样,“兵贵胜,不贵久”,时间打久了,给养消耗不起。所以孙子要速战速决。(到了战国时期,运输水平提高。孙膑因此扬弃了孙子“兵贵神速”的主张,支持打旷日持久的围城战,一围就是一两年。)
  惬意之极的孙武打个哈欠,看看这个传世兵典写了大半,丢下毛笔,次日清晨起个绝早出门。扑面而来空气中荡羡着春意,星星点点的花骨朵儿,禁不住一夜细雨的引逗,将一丝一缕的粉黄,揉入深深浅浅的碧绿中。这接踵而来的一天孙武将无比珍惜,当他正要大发感慨的时候,一个白胡子的年轻人,出现在他家的篱笆门外。
  伍子胥前来造访的时候,兵家奇才孙武正在庭前的看花开花落。农家平静生活被声似巨钟的伍子胥大哥打破了:“先生,My name is Wu Zixu, and I am here on behalf of…….算了我还是说中文吧,我是伍子胥我是来请先生出山的,先生千万不要推辞。先生善为兵法,妙手著作,我一天之内曾经七次向吴王推荐您。吴王闻一善若惊,得一策若赏,立刻请您出山,未来前程无限。跟我走吧,以您的高才,取吴国富贵如拾草芥。”
  “我孙武隐居偏僻,意旷神闲,家有两室一厅,仰俯随意,乐得无事,早起打开鸡窝门,悠然抬头可见南山,富贵于我何加焉?”
    “可是,您不出山,如何周济天下苍生?我的仇又如何得报啊!”
    “咦,这位白胡子年轻人,我出不出山跟你报不报仇有何关系!”
   “我伍子胥跟楚国有血仇宿恨,国人尽知,所以我劝吴王攻楚,吴王一言不发,登上高台,迎南风长啸,心事重重。我看,吴王嫌我和伯嚭都是楚人,不愿意把举国之兵付与我俩。所以我特请先生出山,伐楚。先生别忘了铁肩担道义啊。我····”
  
   于是二十岁出头的孙武驮了兵书,跟着伍子胥大哥跑到苏州碰运气。五千九百字真言,气势恢宏、论说精辟,令人耳目一新。吴王阖庐逐篇拜读孙武的十三篇,不知不觉赞叹出声。但是,这就像现代企业招聘一样,光看简历和推荐信还不够,面试也是一关,面试之不足,还要搞出个“情景测试”,模拟实际生产环境,让你上去操作一把。于是阖庐派出宫中美女300人,交由孙武指挥,搞搞情景测试(按司马迁说法是180人)。
    300苏州美女皆披甲,顶盔。(甲是皮的,比较轻,盔却是青铜的——脑袋值钱啊。沉颠颠象顶着个西瓜,小姐们又好气又好笑)。孙武把这些操剑持盾的女兵分成两队,派吴王爱妃两人做队长,命她们握戟。孙武下令说:“小姐们,请安静一下,请——。你们知道你们的心、背、左右手吗?”
小姐们回答:“知道。会绣花的手是右手。”
   “好。向前,就是朝着心的方向走;向左,就是朝着左手的方向走;向右,就是朝着右手的方向走;向后,就是朝着后背方向退。都要随我的鼓声。”
    “好地哇!——嘻嘻,哈哈。”
    “现在练耳目。战场广阔,既不可能听见将帅的声音,也不可能看到书面的命令,每个队伍、每个战士的行动,都只能听金鼓的声音,看指挥旗的招动。(现代海军作战还在看旗语哩)。倘若鼓声不停,前面就是有水有火,也得往里边跳,若是鸣锣,前面就是有金山银山,也都给我回来。总之一句话,大家共用一双眼睛,一双耳朵,一个心。听到了吗?”
    “是!——元帅爷!”
     孙武宣布:“击鼓,向右——”
     不知是击鼓官可笑,还是孙武可笑,还是吃错了什么药,众宫女们再也忍不住了,嘻嘻哈哈暴笑起来,纷纷抛了兵器捂肚子。
孙武说:“规定不明,号令不熟,是我将帅的罪过。”于是三令五申,把规定重述明白(“三令五申”成语出处)。
  “大家注意了,一声鼓响,振作兵器;二声鼓响,鼓噪前进;三声鼓响,列成战形。好!擂鼓——”鼓一响,小姐们又嘻嘻哈哈大笑来。孙武把旗子一撇,喝叫:“把左右队长拉出去斩了!”
     众人没听明白,孙武又重复了一遍:“来人,把左右两队队长,拉出去斩了!”这一喝把全场人都镇住了。宫女们大气不敢喘,击鼓官也忘了击鼓了。将官们下的巴惊讶地要脱臼了。孙武命令:“司刑官,再不动手,与之同罪!”
  爱姬尖叫连连,被拖出队伍。
  吴王阖庐在高台上看见孙武去抓两个爱姬,大吃一惊,赶紧派人飞跑下去,传:“寡人已经晓得侬善于用兵了,好了,排练可以结束了。寡人没了这两个妃子,食不甘味,夜不安寝,千万给我留下。”食不甘味,意思是即便吃龙虾,也是泥鳅味儿。
     孙武回话:“将在军,君虽有令,臣不受之。传令——斩!”
     两个美女浑身打颤,面无血色,被按在砧板上,看见铿锵有力的大斧对准了她们美丽的脑袋,一个吓死过去,一个拼命叫唤。阖庐腾地站起来,没等跑下去,武士们已经拎着美女人头,走着示众了。Goodbey,State Wu’s rose!
    (女子应该用绞刑,此处杀头,是把他们当男子对待)。
  刚刚捧腹大笑的小姐们再不觉得打仗是那么新奇、好玩了,很多年以后她们回想这个血腥场面时候依旧小便失禁。
  
  孙武从新任命队长,宫女们捏着武器,看着旗语,进退、回旋、起跪,中规中矩,一点儿错的没有,两队寂然,回头的都不敢有。
     孙武派人报告吴王:“队伍已经训练齐肃,大王可以下来看看,任凭大王怎么用它,赴汤蹈火也都可以!”
     大王灰头丧气,脸色铁青:“将军还是回花果山去吧,阿拉是用不了将军这样的大贤的。”你继续去做隐士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吧。
     孙武抱拳:原来大王徒好其言而不用其实。
     伍子胥赶紧上来劝:“大王,兵法云,‘杀贵大’,要杀就杀领头的。孙武亦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人家把战争的危害性说得清清楚楚,死人是常有的事。大王虔心思士,招揽人材,要没有孙武这样的大将,谁能逆淮河、逾泗水,越千里而战,辅佐您兴兵以霸天下呢?”
  

点击查看大图

  阖庐一听称霸,立刻像服用兴奋剂似的蓬勃起来,拜孙武为将。
  孙武初出茅庐,牛刀小试,与伍子胥攻一起,攻破楚之属国钟吾、舒国,出奇制胜,杀“吴王僚”两弟弟于被占领区,又围击楚师于豫章,俘楚楚公子繁,灭楚之强友徐国(徐国是东夷诸侯中最强的一个,位于江苏中部泗阳县),又拔六、潜二邑。阖庐得报喜不自胜,看来招对人了,赶紧命令吴军长驱直入,向西千里克郢。
    孙武以为不可:“楚军乃天下第一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人马疲劳,暂且等待时机为好。” 这就是孙武的慎战思想,打仗最好不用武力,通过伐谋、伐交达到“兵不顿而利可全”的目的。
    在伍子胥建议下,吴国三分吴军,轮番袭扰,使楚军疲于奔命,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六年之中,楚国先后丧失徐、舒、六、潜、巢、弦、豫章等地。楚之四郊多垒,烽火连天,盗贼横行,民无所归。楚国这个曾经所向披靡的大恐龙、大蜥蜴,如今疲矣。这次招聘,固然是吴王阖庐在选孙武,也是孙武在选自己的主子,倘使吴王不能忍受杀二姬之损失,又何能真心敬重人才,孙武必亦不肯侍奉他。
     既而,吴国发动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总攻击,长驱深入楚境千多里,节节克敌,五战及郢,破袭郢都(详情报导,请见下节)。
     孙武子以3万精兵击败楚国大军20万,横行天下,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从此,我国最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公元前六世纪的兵圣孙武子,大名垂宇宙、书篇显诸侯!即便英国毛子“蒙哥马利”,也要号召大家学习孙子十三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