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人好勇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山西的晋国单兵和山东的齐国的单兵相比,哪个更能打,恐怕这就像关公战秦琼一样,很难回答。
  相比之下,恐怕还是齐国人厉害。
  齐国人好勇,个个都是武松。据《晏子春秋》讲:“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毂击就是用车轮的突出的轴相撞。意思是,齐人在大街上驾车,相遇不让,彼此撞击,并以此为乐,以此标榜勇敢,可见当时齐人确实好胜、好斗、好勇。
  当初,姜子牙保存了东夷族勇武率真的古风,故形成了齐国人好勇的地域特色,一直保存到春秋战国。
  到了汉朝,一般人出门是带个钱褡裢,唯独齐人出门都带刀,跟江湖大侠似的,可见其轻生犯死之勇,源远流长。
  但是,打仗并不是单兵之间揪头发、挖眼睛,互相拿脚踹,而是整体团队协作。司马迁说:齐人“怯于众斗,勇于持刺”,就是说单兵作战能力还可以,但群体作战却不行了。典型的例子譬如本书开头的“鞍之战”。
  鞍战开始时,齐国左军统帅高固,单身趋车冲击,用一块石头缴获了晋人一辆战车,以上卿的身份而逞匹夫之勇,这是一件大坏事。带兵的这么肆意破坏军队秩序,心血来潮,那下面的将士自由散漫、不从将令,就更司空见惯了。
  这样逞能的军队,遇上小股软弱的敌兵,还可以赢个畅快淋漓,但遇到敌人组织严密,配合有度,就会逐渐由勇转乱,调度失灵,阵脚混乱了。
  打仗,是有组织的系统工程,而不是打群架。善于整体组织运作的一只军队,可以成为一台杀人机器,使勇敢者和软弱者都不会单独地进攻和退缩,有组织地杀伤敌人;而不善于整体组织运作的军队,即便个个都是大侠,合起来也杀伤力有限,也是乌合之众,1+1小于2,甚至人数越多,加起来总和越小。
  但是,打仗并不光看单兵,却是真理。晋人久经沙场,在长期对楚的争霸战中,总结出很强的军队组织技术和指挥调度进攻技巧,部队也适应了高效率地响应这种指挥调度。于是七八万人的总体调度有方,威力叠加,势不可挡。而齐国人却没有大战经验,不善于整体组织运作。齐军之败,正是意料之中。至于单兵的战力比较,反倒只在其次。
  
  高固,是贵族出身,未必懂多少军队指挥艺术,他只会喧哗余勇可贾,以为大家都玩命就能赢,实在不是称职的将军。而且,“勇”是一个不可数名词,也不可以一份份地兜售。
  他的国君齐顷公也是一样,他叫嚣“灭此朝食”,马也不批甲,就冲出去了。这说明他和高固一样,都轻视军队的整体组织运作技术,天真地以为只要胳膊粗力气大胆子大就能打胜仗。这实在是不懂兵啊。
  齐军在“鞍之战”大败,败得可谓一点都不冤。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齐军将领高固的“余勇可贾”和齐顷公的“灭此朝食”,确实让人心壮之,有豪勇,代表了山东齐人“勇”的特色。这跟武二爷不听劝阻,硬去打虎,是一脉相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