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文侯(二)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当赵无恤死后,赵家把战略重心南移,迁都邯郸,压到了南边魏人的家门口,魏人除了派西门豹驻守家门口的邺城,另也准备去往赵人的后腰里放一只刺猬——那就是抢占邯郸背后(以北)的中山国,以牵制赵人的南下,最终实现通过邺城与中山南北夹击,钳制邯郸。
  这是一个勇敢的决定,魏家掌门人魏文侯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一个有志青年“乐羊”先生身上。
  乐羊子从前出身比较低,是个布衣。作为一介布衣而能够有出息,在没有科举制度的当时,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接受别人的推荐。而想让别人推荐你,你只好先去这人家里干活,当幕僚,做门客(就像“蔺相如”给“缪贤”当舍人,当着当着,最后得到缪贤的推荐,到了赵王的身边,成为赵王的红人儿;或者像豫让那样给智伯当门客,最后把脑袋当掉了)。
  推荐时候的成功率,也跟推荐者的身份地位有关。如果经过有头面的人推荐,成功的把握就大一些。但是,有头面的人轻易不推荐别人,因为如果被推荐者当官以后没有达到预期业绩,推荐者也要负连带责任。后来的秦相国范雎,就是因为他所推荐的人叛国,他也被连坐正法。
  所以,如果你穷苦潦倒,没人看得起你肯推荐你,或者你目空一切,觉得没有谁配做你的主子然后推荐你,那你可以直接往国君身边凑顾——这属于自荐。比如,伊尹就是故意辱身为做饭的,在宫廷里找机会说商汤;还有那个一边放牛一边唱讽刺歌曲的“宁戚”,也是趁着齐桓公经过的时候直接上去表现自己,至于那个专门骂肉食者鄙的“曹刿”,更是破门而入了。
  不管他荐还是自荐,在春秋时代,都机会比较少。但是到了战国时代,人才市场的大门就对全社会逐渐敞开了,士人可以通过他荐和自荐而当官。当然,中间也要经过国君面试,经过面试,国君如果觉得合适的话,就直接任命当官,手续简便——当然,能不能转正,能不能升官,还要看业绩。所谓一步冲天,直接当相国,是没有的事情。
  这无论如何,是一种进步,类似美国影星施瓦辛格可以应聘州长。即便在现代的中国,你想当官,却似乎只有大学毕业时一次机会。毕业分配后,进入政府部门做一般工作人员,然后慢慢熬着,逐渐被提拔为各级领导。而社会上的能人、精英、成功人士,想像战国时代那样直接经过推荐、自荐和国君面试就去政府当官,似乎这样得渠道是不多的——据我所知。
  

点击查看大图

  不管怎么样,乐羊子或者当了门客,或者怎么通过人介绍,他得到了要臣“翟璜”的推荐,被魏文侯任命为伐中山的主将。
  中山国在邯郸以北三百里,去那里必须跃过赵家地盘。赵家人说:“让他们去打好了,中山可不是那么好打的,打下来它也拿不走这个地方——中间还隔着我们呢。他们愿意去消耗消耗,也好啊。”
  于是,乐羊子在公元前408年,带着一只数目不详的军队,以及领导对他的信任和考验,从自以为聪明的赵家地盘上借道而过,来打邯郸后背——河北省中部,保定、定州、石家庄一带的“中山国”了。
     中山国不是孙中山先生的国,它是白狄的一种,叫鲜虞,在春秋后期组建,面积不算小,好些个城邑接连在一起,位于河北中部,南临邯郸的赵人(所以一直是赵人殴打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则是殴打赵人)。赵简子当初到这里作战,遇上了那只成了精地会说话的中山狼。
     中山国文明并不落后,那里出土了华丽考究的战车,说明他们“汉化”得很厉害。后来他们还拥有铁制武器——铁杖,铁衣。面对这样一只血统生猛而又掌握了高科技的生番武装,远道而来的,不占天时地利地,布衣出身却去统率一帮心猿意马的士兵的乐羊,没有像一些江湖骗子拿了钱财就临阵脱逃那样,实在已经是了不起了。
     乐羊子充分发挥锲而不舍的战斗精神,拔下中山国一座座坚城深池,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却钝精挫锐于中山都城之下,无论怎样实施强攻,却伤亡代价极大。只好改做围城敝敌,想消耗死中山人。
     围城战在战国越来越时髦了,这是因为列国长途运输给养的能力在提升。并且乐羊这次打破了智伯“水淹晋阳”围城一年的记录——乐羊围了三年之久。当魏家士兵坐在帐篷里面吃着后方送来的军用罐头,城里的中山人则开始吃人。
     中山人心里很来气,因为他们想起了乐羊的儿子,现在正在中山发展。干脆,把他儿子揪出来吃了。
     乐羊的儿子,被绑在城头展示,大家比比划划地指点他身上的肉。大厨师开始给他洗澡。
   “乐羊——,看见了吗?认识吧!长得挺像你的哎,快撤兵吧——,儿子重要还是打仗重要阿——”
   乐羊感到眩晕,松软,象一块被军士们扔掉的擦车布。寒风漫不经心地掠过已经没有多少生气的山城。乐羊知道,作为一介布衣被推荐到魏文侯驾下,花费了魏家三年的物力,战场上丢下的都是魏家将士的骸骨,异乡人的鲜血浇灌着中山城的野花。如果打不下中山城来,徇私而返,不但前途没了,连他的推荐人“翟璜”,也要负“随坐”责任(推荐别人当官要负连带责任,这是当时的习规,惟其如此,君主们才对于臣子的推荐,几乎不问什么都满口答应。当初赵盾向晋灵公推荐韩厥当司马,得知韩厥执法不阿,才松了口气,说,大伙可以祝贺我了,我不至于掉脑袋了)。
   乐羊儿子的肉,终于像没有人招领的失物那样,被中山人自行处理了,放进大鼎沸煮(也许是活着时候就放进去),去了骨头,再投入盐巴和辣酱,以及酸梅、生姜、醋汁、鸡蛋清、干菜、桂粉、醴酒(念里酒,加糖揉匀,文火闷炖,最后收汁儿捞出。一罐子嫩爽滑颤,赏心悦目的人肉羹就出来了。它肥润适口,咸鲜满鼻,极度富于美感。当然,如果是做成“大羹”的话,就不需加任何调料,叫做“大羹不和”,这也是治理国家和写作文章的最高境界。
   大羹不和,全靠自然本色,温和文雅,看似没有味却饱含万种味道,体现着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绝顶功夫。
  中山人盛了一盃“乐羊的儿子羹”,用厚皮子裹着,下城送到乐羊的营垒里,献给乐羊趁热吃。
   
点击查看大图
乐羊儿子羹

      乐羊举起这盃肉,(“盃”这个字,现在已经不用了,但是日语里还有,就是“世界杯”的“杯”,样子却像一个没有点燃的火炬,是一只碗,下面加上个细柱状的长腿,可以握在手里,有点像火炬冰激凌)。外面正下着连绵阴悒的雪,乐羊子多么怀念当初在乡下的日子啊,跟老婆孩子一起,总在岁末的时节,孩子骑着竹马,一家人吃上节庆的猪肉,喝上年底的薄酒。唉,往事已矣,世事变迁,老婆不知在哪里,孩子却是现在罐子里。
  乐羊坐在幕前,伸着脖子,攥着盃子腿举起来,把乖孩子的肉汤,啜饮一空。乐羊吃完“火炬冰激凌”,吃剩的空盃子还给使者,拿回中山城交差。此事据《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
  这个胆气十足的举动,征服了魏营之中所有疲敝已极的军士,人们信任了主帅的同时(在那个贵族时代,布衣出身的人不容易赢得崇敬),又燃起了对敌人的仇视。大家鼓足余勇,哀兵求胜,犯冒锋镝而不顾,一举夺下中山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中山国被魏人所灭,时间是公元前406年。乐羊功大,被魏文侯赏爵赐金,实现了一介布衣的革命英雄主义价值。
  于是,魏人通过南边的邺城,和北边的中山,对赵人的邯郸,完成了南北包围,并且最终在53年后,英猛地拔下邯郸,震惊诸侯。乐羊垂誉简册。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乐羊因灭中山国功大,被魏文侯赏爵赐金,还赐给他一块封地,封在中山地区的灵寿。子孙后代居住在那里,他的后代中还出来一个乐毅。
  但是乐羊不久就骄傲了,对自己的飞黄腾达沾沾自喜,见人就吹。大家对乐羊又嫉妒又讨厌,有人干脆把他比作坏蛋易牙。易牙煮了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吃,是臭名昭著的名案,最后终于造反。乐羊敢吃自己的儿子,也敢吃魏文侯您的儿子啊。(“一片吃得,自然整个也吃得。”——鲁迅语,《狂人日记》。这是中国人的逻辑啊)。 “乐羊已得中山,有贵功之色。”《吕氏春秋》、《说苑》。
  乐羊还不知道这些闲话呢,每天扬扬自得。于是,魏文侯搬出两筐简册,请乐羊过目。一看,都是乐羊在外三年攻中山不下,魏家家臣纷纷上书骂乐羊该死、乐羊拥兵自重、乐羊投敌、乐羊吃儿子的信,请求魏文侯招回乐羊处分。
  乐羊看完简册,汗流浃背,赶紧小跑几步,长拜于庭中,说:“下臣攻克中山,全是主君您的大功大德啊。别说这两筐奏章,就是一寸的简板,您如果听信了,也足以要我的命啊。” 正是魏文侯对于这些众口烁金之辞不予理睬,鼎立支持乐羊,才使乐羊子全功而返。从此乐羊不敢自矜,事奉魏家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