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八)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当了12年相国的哲学家惠施,离开魏国并不体面。也许是遭到从前政敌的恐吓,在家几乎遇难的他被迫乔装改扮,换掉衣冠,按照白狗就是黑狗,犬就是羊的“事物无差异”理论,狼狈脱逃,在边境上又被差点憋死。
  这一年,《史记》记载,魏国有一个女子化作了丈夫。不知道这位首例变性人,是不是惠施先生。
  当惠施逃到楚国,楚国的本地户对楚怀王说:
  “惠施是被张仪驱逐的,您结交他,张仪一定大怒,影响两国关系。我们不如对张仪说,我帮您把惠施赶走吧。张仪一定感谢您。惠施走投无路,您把他送回宋国,宋国是惠施的老家,宋君一直很想慕他。惠施因此一定对您感恩戴德。这岂不是里外都当了好人!”
  楚怀王说:“善。”于是给惠施买了张船票,去宋国,作政治避难,整天和别人讨论为什么天不会掉下来,地不会陷下去的问题了。
  
  张仪走马上任,担任魏国相国以后,还真对得起这份工资,务使魏惠王满意,让四邻无患,百姓安息,否则就担心老魏不肯当秦国的小弟了。
  期间,齐楚想进犯边境,张仪派人对他们说:“如果魏国人把你们打坏了,我张仪有功,地位更加牢固。如果你们齐楚两国攻打魏国,魏国失败了,那么魏国必然割地给秦国,来以此请求秦国帮助它。这样,好处就归了秦国,你们岂不白辛苦了。总之,如果你们把魏国人打坏了,魏国更加投奔秦国,张仪地位也就更稳啦。你们想想吧。”
  齐、楚一看,只好罢手,好嘛,这还打不得了。
  我们不禁会问,张仪作为原秦国相邦,却去给魏国当相国,这事在今天看来很奇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派一个政府大员去一个结盟国家担任高职,这是两国结好的表现,这事对两国双方都公开的,不是卧底,也不是间谍。秦国派张仪入魏国,魏国任用张仪为相国,是双方基本自愿的,标志着秦魏连横,魏国成为秦的小弟。就好像美日同盟,美国人派一些军事、政治顾问,或者一些亲美派的政治人士,到日本担任工作,为了确保两国对外行动与政策协调一致的。
  魏惠王确实感觉到了“结秦”的好处舒了口气。执政五十多年来,他五十战而二十败,战国首强的地位成为明日黄花,被迫与秦国连横,实出不得已。好在自己没吃亏。有张仪呆在魏国,使得魏国身后以大国秦国为友邦,齐、楚确实不敢再来打魏国。
  看得出来,张仪不是战争贩子,他给秦国和魏国带来了双赢。具体来讲:
  1、魏获得了安宁,上面已讲。这就好比日本加入“美日同盟”,对日本的安全和利益增殖也是有利的。
  2、连横魏国,对秦的意义在于,它的东边有了魏国作墙壁和缓冲,保持了秦国周边安宁,不轻易战斗。从而给秦国的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空间。“美日同盟”,给美国带来的好处也是这样的,从东方保护了美国的国土安全,减少了军备压力。
  3、张仪在魏工作,对秦国更大的好处在于,秦国可以通过连横结魏,借魏为踏板,得志于天下。这就好比美国干预亚洲地区,必须借助日本来起落飞机。我们都知道,秦国远在西陲,它想向东进攻齐国,或者向南进攻楚国,都必须打中原经过,如果中原的韩魏不为他提供通行便利,秦人是无法携带给养,大军长途袭远的。如果韩魏与之作对,背后堵截他的归路,那他就又要复蹈“崤之战”的覆辙。所以,必须结好中原的魏,才能最终得志于天下。这就像美日结成同盟,美与以色列结成同盟一样,是为了便于美国势力向亚洲或中东推进一样。
  秦惠文王感觉张仪在魏国工作开展得很好,为了表示寡人的谢意,于是偷着
给张仪送礼,黄金丝帛,他老婆也拿到了夜里可以当蜡烛用的珠子。
  张仪无以回报,只好对魏惠王提出了更加积极的一个计划:“我们连横秦国,目的就是抵御齐楚,最好的办法,是让秦国人借道我们这里,向东去打齐国,给他们好好看看我们的颜色,您也从中分利。”
  这个为了确保以秦为主以魏为客的“秦魏联盟”的利益最大化的。张仪建议远攻齐国,这对于秦、魏的国土安全,都有很大的战略好处,属于以攻为守。

     魏惠王赞成,于是放开关隘,请秦国大兵东行,穿越魏国所在的中原,去远征东方齐国。分别据《齐策一》、《魏策一》:“张仪以魏合于秦而攻齐。” 
    秦国人从来没走过这么远的路,三千里,出了函谷关,顺着黄河拐弯后的南岸直奔黄河下游,穿越韩国、魏国,掠过泰山,接近齐国西北长城。
  齐威王派出齐国名将“匡章”应战。
  匡章到了前线,就与秦军驻扎对峙,不打仗,光开联欢会,互相派使团参观交流。当时的士兵除了军服不同,还在胸前佩戴形形色色的徽章,匡章把自己的部分敢死队员,改换成秦人徽章,跟着使团混进秦营就不回来。一批又一批的,好像往炮眼里添火药。
  齐威王得到报告:“报告!匡章正在唆使军士哗变,纷纷奔赴秦营投降。”
  其他侦察兵也回来屡次汇报匡章卖军投降,如是者三。齐威王如今为政37年,不相信侦察兵的推论。大臣进言:“大王最好兴兵去打匡章,不然他就引狼入室了!”
  齐威王不许。朝廷上还没讨论完呢,前方捷报通过驿站的快车一路传来,匡将军大胜,里应外合,狂杀秦军,秦军溃散而逃。
     齐威王仰天大笑,下臣跟着请教:“大王何以知道匡章不降?”
     “从前,匡章的老爸是个大男子主义者,被自己的老老伴儿得罪了,就把老伴儿杀了。杀了还不解气,还把她埋在马棚下边,天天闻马粪。寡人曾劝说匡章,等你得胜回来,寡人把你妈妈另行埋葬。匡章说他‘不敢’, 我说‘你老爸不是刚死了吗!’他说‘虽然老爸已死,但未经父亲允许,他不敢违背死去的父亲于地下。’他能不违背死去的父亲,我因此知道他也不会背叛寡人。”
     齐威王开日月之名,发深渊之虑,把孝道和忠君的一脉关系论述得又圆又好,随后,他由于年长病多,竟然同年死去了,时间是公元前320年。这位齐国第一位大鳄鱼,自从听了当年邹忌的琴声,一改从前齐国积弱丧兵的长期被动,战胜桂陵、马陵,崛起为东西南三极中的东极强国。齐威王(田因齐)枕山栖谷,闭上老眼,功烈施于千秋。
     张仪这边却不舒服了,如今,张仪主持的“借道魏国以伐齐行动”受到挫折,大丧其兵,根本没起到保护伞的作用,看来秦国也不像吹嘘得那么强悍。魏惠王开始怀疑“秦魏连横”的意义,就像美日联合行动如果失败了,日本也会动摇对美国的追随决心。我为什么不去和中国同盟呢,和俄罗斯同盟呢?——日本会想。
     同时,魏人因为借道给秦人而触怒齐楚,东南两方向形势严峻,张仪从前许诺的通过连横秦国而促成四邻拱服的大好远景,成为泡影。而且齐楚天天喊着驱逐张仪。公孙衍大喜:“该我合纵派出头了。”于是四处寻求国际声援。
     公孙衍对韩国领导人说:“张仪赖在我们这里,天天想着灭掉你们韩国,好把魏国的东西领土连贯起来,这话你们以前是听到过的。现在,为你们考虑,最好给我支持,送我些特权,哪怕名誉什么顾问也行。这样我就能赶走张仪,我当了相国以后,你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于是,列国纷纷大拍公孙衍的马屁,赠官赠爵,很多工程剪彩仪式都请他来拿剪子。魏惠王觉得公孙衍有这么高威望,跟四邻关系铁,不逊于张仪,如果主政的话,可保安宁。于是,魏惠王下令,免去张仪现任职位,提拔大将公孙衍,接任相国一职。
  
     张仪并不甚“圆满”地结束了其旅魏三年的工作,交回相印,乘专车回国,时间是公元前319年。秦国内领导人秦惠文王在首府咸阳,迎接张仪及夫人一行。张仪得到秦国政府和各界的殷切慰问。秦惠文王见他虽然没能彻底笼络住魏国,但还是有一定成绩和很高的国际影响力的,命他继续担任秦国相邦一职,挂秦国相印。
   (所谓相印就是一个信物,类似结婚证,质地有玉的、金的、铜的,跟级别有关系,大到诸侯,小到郡守、县令,都有印玺,上任时发给,免职时收回。下达书面命令或批示来往公文的时候,必须在简册外包装上封泥,再把官印盖上去,其作用跟后来的火漆印差不多,是印刷术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