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九)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合纵英雄公孙衍,撵跑张仪,挂魏国大印以后,又赶紧把另一位“合纵派”人物,被驱逐的前相国惠施同志(正忙着跟人辩论风雨雷电)从宋国接回来帮忙。
  可是,老魏惠王同志,却自行告别了他那风雪飘摇的祖国和50年的国君生涯,寿终正寝了。
  这位见证了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的中国的时代老人,死神收留了矛盾焦虑的他,酣睡降落在他的睫毛上,他永远沉于地下(比齐威王晚一年)。
  魏惠王是个仁慈的领导,曾有一个卖卦的人给他算挂,说他“慈惠”,魏惠王大喜,说:“那我将来功业能有多大。”
  “功业吗,只能亡国。”
  魏惠王大惊,为什么?
  “人一旦仁慈,就不忍诛杀,饶恕那些有错的人。而慷慨大方,又导致您赏赐那些没有功劳的人。有过错的人不惩罚,不该奖励的去奖励,所以,能不亡吗?”
  魏惠王可以容忍卖卦的这么咒他。更看出了他的仁厚,以及身为贵族的教养和涵养。
  这位曾经观看庖丁解牛,北拔邯郸,东却田齐,西威秦孝公,一时天下莫强焉,无可争议地成为战国首位称王者的魏惠王,战国第五大鳄鱼,在辉煌的颠峰,竟先被田忌孙膑搞得丧师二十万,后又向西丧地于秦。执政五十多年,五十战而二十败,大将、爱子被擒杀,最后他不得不在“合纵”还是“连横”的矛盾中选择保全自己的妙法。两种方法都试了一遍,终于,他解脱了,复归于安详。
  安葬的日期临近了,丧钟晨昼敲起。大梁地区却下起经世罕见的大雪,深得几乎埋住了牛的眼睛(一米多深啊)。
  继任的太子魏襄王是个愣头青,还特矫情,用孟子的话描述是:“望之不似人君,不见有所畏焉。”君主应该通情达理悠缓,雅致悠缓,这位新爷却好像土
豹子。他一个劲儿地闹混说:“我要给我爹送葬,我要给我爹送葬,谁也别拦着
我!”
  谁劝都不给面子,不听。
  “雪下得这样大还要举行葬礼,百姓们一定困苦不堪,国家的费用也恐怕不够。请您把日期推迟吧。”
  “不行不行不行,如果因为百姓劳苦和费用不足,就不举行先王的葬礼,这是不义的。不义的!”
  国君撒酒疯,臣子们面面相觑,不敢再劝了。公孙衍也不敢说话,就请惠施出马。惠施“小逻辑”厉害啊。
  惠施说:“从前周文王的爹葬在山脚下,山水浸坍了他的坟墓,露出了棺木的前脸。周文王说,‘爹您一定是想看一看臣下和百姓吧!所以才把棺木露出来。’
于是把棺木挖出来,设置帷幕,让百姓瞻仰遗容,三天后再安葬。这是文王的义
呀!现在,大雪下得几乎埋住牛的眼睛,行走都困难,一定是先王想稍作停留,
再看一眼百姓和国家,所以才使雪下得这样大啊。难道您不想学习文王,推迟安
葬吗?”
     魏襄王说:“您说得太好了!我谨奉命缓期安葬。”
  惠施真是能把死人说话,活人说死,死到半路的人又拖回来。此事据《吕氏春秋》、《魏策一》。

  潇水曰:魏国的衰败,我们从中可以有什么教训呢。从根本原因上讲,魏文侯启动遏制分封制的改革,在列国中最早,很了不起,但是他后来的接班人没有在他的路上走下去,又重新任用那些分封制下的世卿家族,而把吴起、孙膑、商鞅这些布衣出身的职业官僚给挤跑了。魏的失败在于改革没有持续深化,回到分封制的老路上。
  魏惠王迁都“四战之地”的中原大梁也是一个失策。这就好比生物学家做的试验,让一群鸟儿在一间空的大房子里安家,大家都知道去边缘地带,只有傻鸟才跑到天花板最中央作窝。从地理角度来分析,河南省平原位于天下之中,车马辐辏,皆为坦途,又无名山大川之险阻,实为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
  商鞅曾经说过:“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四战之国应该侧重于防御,不宜到处出击。但魏国在中原屡次轻举妄动,对外攻击,结怨众多邻国。邯郸之难与北方赵国打,马陵之战与东边齐国打,又跟南边西边也没少打,最终打得没力气了。这就像德国的希特勒,虽然在二战初期占尽上风,但地处欧洲中部,在东边的苏联和西边的英美联合夹击下,完蛋了。
  即便魏人不主动出去找邻居打架,四邻也会来找他来打。大梁车骑四通,道路交汇,属于军事地理学上的枢纽地段,战时即成为兵家必争的热点,冲突频繁,安全很难得到保障。都城设置在这样的地点是不适合的。战国时期的中原,对魏国来说,好像是设有美味诱饵的陷阱,一旦过早地置身于此,便受到诸多强邻的围攻,而无法摆脱困境。
  另外,魏人过早地跑到中原四面挨打,使得改革还没有获得深化,就被迫陷入连年的东西作战。改革的后续和深化工作全被连年外战给破坏了。
  为魏国考虑,应该推迟移都中原的时间表,而先西伐秦得陕西关中之地,占据关中这块宝贵的“四塞之地”,然后以此为根据地,再东进中原,进可攻,退易守。很多朝代的成功,都是先得边缘,然后再跃进中原,一统天下的。解放军的成功,也是先占西北、东北,然后取中原。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魏国确实有能力和条件来完成驱秦的军事行动,因为:
  1.秦国尚未有商鞅变法,国内政局不稳,频频出现废立君主的动乱。
  2.秦与其传统盟友楚国此时关系冷淡,楚无意于助秦。
  3.秦国在外交上处于孤立状况,华夏诸侯多予鄙视,视之为戎狄。魏国若大举伐秦,邻国多会袖手旁观,不会助秦抗魏。甚至韩、赵为了参与瓜分秦地,很可能出兵协魏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