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之死(七)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句话通常表示我们正在推测,但推测是接近真相的):齐国第一次攻宋后,未敢深度击压,旋即撤兵,是因为担心西方秦帝国主义的干预。
  西方秦帝国主义为什么会干涉呢?这就要说说所谓的“均势”原则。
  
  潇水曰:所谓均势理论,就是维持地区内的单元力量保持均势。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独霸局面,所以非常关心世界其它角落内,每个地区中的各种势力保持均衡。为此它不惜支持英国,以英国来遏制欧洲众蝎,避免欧洲大陆中有哪只蝎子长成霸主与美国抗衡,从而保证了美国的安全和霸位的持久。当然,如果英国强大了,它又会支持欧洲大陆的某国家制约英国。
  所以,当二战结束后,德国战败,但是美国人反倒积极帮助德国工业重建,目的是想让德国壮大起来,以牵制英国和苏联,保持地区均势。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也是如此,避免中国国力无限制地激增。总之,美国希望每个地区内部都势力均衡,互相制衡,没有某一独大疯长的势力,以免自己遭到挑战。这就是“均势理论”。
  在隋唐时期,朝鲜半岛有新罗、百济、高句丽三个诸侯国。其中高句丽国势迅猛发展。隋朝和唐朝的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必须保持朝鲜半岛呈现均势状态,于是隋唐皇帝几次不惜付出巨大代价远征高句丽,直到把高句丽灭掉了才心里踏实。这就是“均势”思想在起作用。虽然灭高句丽没有多少财货收入,甚至军队消耗大于战争所得。
  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英法两国要求推倒腐朽的慈禧太后,支持光绪亲政。这就是为了让光绪能够有所作为,适度提高中国的国力,从而起到牵制附近的俄国的作用,避免俄国在远东独霸。英法的意图,就是一种地区均势的考虑。而俄国人当然不希望出现有竞争能力的邻居,于是极力保护慈禧,希望晚清维持一个懦弱腐朽的状态。所以他们之间展开激励争吵,就入侵北京之后的善后与赔款问题争执不休。
  再比如,英美扶助支持蒋介石这个peanut,也是出于一种亚洲均势考虑,以此制约苏联的发展,倒不是因为它喜欢老蒋的光头和小胡子。当时,一贯轻视中国的美国人,在二战后期,开始极力扶植蒋介石,不但给蒋军事援助,还劝说自己的盟友(甚至不惜采取要挟的方法迫使自己的盟友)接受把中国列入“美、英、中、苏”四强之一,目的就是希望二战后,蒋介石当时领导下的中国可以成为一股强大力量,用以牵制苏联,“将来成为抵消苏联的平衡力量”(罗斯福语)。所以在政治上,美国也力挺中国。在开罗会议中,罗斯福让蒋介石与自己和邱吉尔平起平坐,让他出镜,把他列名《开罗宣言》四强之一。在美国的连拖再拉下,中国成了“战后四大强国”。同时,美国又不顾英国和苏联的极力反对,硬是把中国拉成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时中国本没有实力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硬拉中国坐了上去,目的和前面的种种扶植中国的措施的用意是一样的,即扶植中国在亚洲地区抵制苏联。这就是美国的均势理论的再一次体现。当然,我这说的是当初蒋介石政府时代的中国。
  均势理论可以用到企业管理。蒋介石下面,有中统和军统,蒋总是希望他们保持均势,互相牵制,这样,自己的总统的位置就可以总“统”下去了。这也是一种均势理论。
  同理,一个当皇帝的人,也要保持他的文官和武将,互相均势,这样,自己的皇帝才能安稳地当下去,一直驾驭这班臣子。一个当领导的也是如此。

  
  跟美国对待欧洲、亚洲的“均势原则”是一样的,战国七雄之间也很注意“均势”,会对自己的竞争对手的扩张进行遏制,以便求得对手所在地区维持“均势”状态,避免该地区诞生霸主,或者避免该地区既有霸主势力进一步扩大。所以秦人不愿意看见齐国吞宋,不愿意吞宋后壮大成为东部霸主。于是秦人一直竭尽全力阻挠齐人灭宋。前番,秦国不惜导演了东西两帝并立的闹剧,相约齐秦伐赵,唆使齐赵互殴,从而牵制齐国,使齐国无暇灭宋而壮大,但是被苏秦挫败了。苏秦促成了齐赵结盟,为齐国灭宋创造自由空间,但秦国人的干涉和威胁依然存在,秦人仍然在竭尽全力想办法阻挠齐人灭宋。
  为了根本防止秦人的干预,苏秦想出了一个极为奇谲的高明主意:假如我们能以齐、赵、魏、韩、燕五国主力合纵攻秦,以目前秦国尚不够一极独大(而是齐秦等大)的能力,势必被压迫得抬不起头来。趁秦国气沮,五国与秦人群殴的时候,齐国第二次大举兴师灭宋,就可以一鼓而得志了。《战国纵横家书》,苏秦曰:“(齐)王已和三晋(赵魏韩)伐秦,秦必不敢言救宋”等语,以及《战国策·齐策四》:“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以及随后发生的相关事实,都体现和落实着苏秦的这一伟大策划。
  这个伟大的设想可以说是战国时代最大的一个阴谋(这叫做“驱狼通虎”,当狼和虎互相咬成一团的时候,齐国就可以在周边任意扩张了)。苏秦把这个大阴谋讲给齐湣王听的时候,两人都激动得浑身颤栗。谁能为齐湣王实现这一伟大阴谋,促使五国攻秦呢?那当然只有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外交家、纵横家——苏秦同志了。
  于是苏秦奉命,开始了他穿梭五国的口舌外交征程。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这两个词是形容古代盲流的——形容苏秦也合适。当初孔子周游列国,落脚一个地方,席子还没焐热了,就卷起来又走(孔席不暖)。墨子也是个大忙人,天天到外面办业务,家里不生火做饭,也不回来吃,所以烟囱都没黑烟子(墨突不黔)。
     苏秦也是一样奔走列国,他“遍事三晋之吏”,与魏国权臣孟尝君(相国)、赵国权臣李兑(相国)、韩徐为(赵将)等人陈述厉害。凭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超越的想象力和出色的韬略与机智,苏秦一番穿梭外交,终于使李兑、孟尝君等人都宣布与秦绝交,同意发赵、魏兵攻秦。韩国是最弱国,唯赵、魏马首是瞻,不敢有自己的主意,也出兵赞助。燕国人当然更听苏秦的,擦干眼泪,再次以两万大军,裹了粮食,自费助战。五国军队声势浩大,旌旗猎猎,战马嘶鸣,在中原河南的成皋地区会合,准备伐秦。
     苏秦的阴谋(准确地说是“阳谋”,因为他“合纵攻秦以方便齐人南下吞宋”的意图,对五国是不保密的),眼看成功了。
     
     下面我们暂停一下,讨论一个话题:
     苏秦游说五国伐秦,到底难度有多大呢?确实很大,三晋之吏如孟尝君、李兑之徒,私下都与秦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他们与秦国绝交,好比让他们不吃饭一样难。谁肯跟秦国闹僵啊,以后自己还怎么混啊。
  所以苏秦曾比喻说,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黄帝的近邻——西戎,都不肯出面帮黄帝,因为西戎不肯把关系与蚩尤闹僵。想说服诸侯攻秦,就像黄帝说服各部落帮他攻蚩尤一样,这事连黄帝都会觉得难办。但是,苏秦做到了。
  苏秦做到了,是因为他的主张顺应了当时天下大势。当时中国的天下,是东西两极强国对峙的局面:齐和秦一东一西,势均力敌,对峙战斗。(犹如从前的苏联和美国)。夹在齐秦中间的,是一系列弱国,从北向南排列,依次是燕、赵、韩魏、楚。
  

点击查看大图
南北是一系列弱国合纵

  如果齐、秦两强互相对打,对夹在中间的诸侯列弱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两强互相牵制,都不允许对方肆意攻击周边诸弱以自强,列弱得以喘息。
  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当“前苏联”与美国对峙,夹在苏美之间的列国,就成为苏美争相引诱而不是攻击的对象。一旦某一弱国被攻击,另一个强国必来干预和救护。譬如美国攻击朝鲜半岛,苏联必来援救。又譬如越南和阿富汗都曾先后战退入侵的超级大国:美国入侵越南,不能得志;苏联占领阿富汗,也最终灰溜溜地退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是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时代。越南成功地撵跑了美军,不是因为越南人厉害,而是依靠了身后的苏联和中国撑腰,所以能把美军拖垮。阿富汗终于摆脱苏联侵略军的魔爪,是因为得到欧美的支持,所以令苏联人铩羽而归。
  而一旦苏联破灭以后,世界上美国一极为大,国际局势由对小国有利的两极变成了不利的一极。伊拉克这样的小国冒然挑衅美国,终于遭受灭顶之灾,就是因为萨达姆缺乏对世界大势的了解。他对国际局势的观察理解力,比不上两千年前的苏秦啊。
  所以,齐秦两强对峙,是当时天下弱国的共同呼声。苏秦说:“齐秦不合,天下无忧”,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一旦齐、秦两强连横,对中间弱国来说,就是灾祸了。就好比希特勒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东西结好,夹在中间的波兰就立刻倒霉了,很快被德国灭掉。战国时代也是如此,齐、秦和好,势必就相互的攻伐行动达成谅解,划分势力范围,分头瓜分中间的列弱,大家就等着倒霉了。美俄关系改善,美国就敢打海湾战争,把伊拉克击溃,也是这个道理。而从前美苏关系不睦时,美国连年累岁打越南,却迟迟打不下来,不是美军的军事技术前后有了多大的变化,是国际形势使然。
  所以战国时代的中间诸侯各国,都乐意看到齐秦对峙,所谓“离齐秦之交”。苏秦让他们合纵攻秦,正合了他们“离齐秦之交”的愿望,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乃至壮大。于是苏秦游说三晋的事业,显得举重若轻,就是因为苏秦熟谙了天下之大势,选对了符合三晋利益的主张去行事,因而事半功倍,顺利促成了五国攻秦之势。
   看来,“游士们凭着一张嘴巴,一飞冲天”的事,其实是没有的。光评舌头,再摇晃,没有脑子也是不行的。   
     不管怎么样,苏秦达到了他事业的最辉煌时刻,五国合纵攻秦,“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决于苏秦之策。夫贤人(苏秦)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这是当时人对苏秦的描述,内中也带着艳羡。出自《战国策》。
  苏秦像好莱坞自我奋斗而成名的影星一样,成为当时天下人艳羡的对象。被艳羡的苏秦是这样的:“并受六国相印,革车百乘,绵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他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本是个“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所谓“穷巷掘门”,就是陋巷中的地窟一样的家门。“桑户棬枢”,桑树的材料很软,根本不好用,大约蚕们吃完桑叶,桑树干没人要,于是给苏秦家拣去当门板,再随便抓根树条勉强当门轴,实在是环保而且简陋的穷家啊。)
  但是苏秦从这样一个穷困的一介布衣,在没有任何家族背景支持下,却能跻身诸侯庙堂,预绝天下大势,转驷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应,真是不可想象的。而苏秦凭着自己的才学和智识实现了,岂不伟哉。
  
  潇水曰:“齐秦不合,天下无忧”,这句出自《战国策·魏策》中苏秦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均势理论”、“两极稳定理论”的阐述,比Waltz阐述的同样的“苏美冷战两极稳定理论”早了2000多年,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比Waltz 的洋洋十五条分析来得都更精辟、更言简意赅。
  两强为保持力量均衡,都不允许对方肆意攻击周围诸弱,天下于是无忧。
  苏秦对国际关系和外交准则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们现代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们,并没有什么新东西能超过他!
  1985年,邓小平宣布裁军三百万。为什么中国要裁军三百万呢?就是因为当时美苏之间推行新冷战,两大超级大国关系紧张,使得中间的中国变得舒服了,甚至当时美苏都来争取中国,中国乃至敢于裁军三百万。这和苏秦说的“齐秦不和,天下无忧”的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中国希望世界走上多极化,而不是美国一极化的路子。因为多极化对弱国有利,可以利用多极大国之间的矛盾而谋求自己的安全与发展。所以,中国希望欧盟能壮大起来,成为挑战美国的一极,这跟战国列弱希望“离齐秦之交”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