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之死(十二)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齐秦关系已经“离”了,齐赵关系也已经“恶”了。
  齐赵关系的“恶”,是因为苏秦说服齐湣王不给李兑“大上海”。而齐秦关系,通过前番苏秦导演的以齐国为首的五国合纵攻秦,也已被“离”得不能再远了。
  看样子,天下诸侯联手攻齐,已经时机成熟了。
  但是,就在这箭在弦上的当头,苏秦却止住了。他认为,齐国地大人众,不经过认真消耗,诸侯是干不过它的。俗话说:“骐骥之衰也,驽马先之;孟贲之倦也,女子胜之。”所以必须让齐湣王发起第三次攻宋,并且只有齐国彻底灭宋,才能真正激起秦人的愤怒,惊起诸侯的振恐,产生实质性的反齐大联盟行动。(也就是说,从前的“离”和“恶”,还都力度不够的。)
  这时候的宋康王也已经极端变态了,爆发出很多更年期的特征,整天喝酒,酒精中毒更使他神经失常,异常暴虐。凡群臣中有来劝谏的,都被他射走。他杀人愈多,臣下也对他更加反感。他曾对身边一个叫唐鞅的人说:“我杀了那么多的人,为什么臣下更不怕我了呢?”唐鞅说:“你杀的都是有罪过的人,那没有罪过的自然不怕你。要是你不分好坏,想杀谁就杀谁,臣下对你定会害怕的。”宋康王照此办理,想杀谁就杀谁,不久,连唐鞅也杀了。
  宋康王也开始打自己太子的主意。上一次齐国攻宋,多亏太子团结军民,上下齐心协力抵抗。等齐军撤走,宋王偃见局势稳定,便把太子赶下台,自己重登王位。太子感到不安,于是离开宋国出走。所有忠于太子的人都和宋康王一派势力发生了尖锐冲突。宋国内部分崩离析,苏秦说,正是伐宋的好时机。
  这时候,曾经在齐国为相的秦国利益代理人“韩珉”,为了能让自己重新当官,又拟定了一个新的战争路线图,交给齐湣王看。他在信上说:“齐国要想最终灭宋,没有秦人的默许是不可能的。所以,齐秦还是应该复合。我拟定了一个新的战争路线图:如果两国达成协议,秦拟与齐瓜分天下。秦将默许齐攻宋,并阻止楚魏干预齐灭宋。秦则取魏之上党(山西南部),以及赵之上党。随后,齐则取河东地区,秦再取韩的上党,齐取黄河以北燕地南部。三晋大破后,齐秦两国联合攻楚,秦取楚的湖北地区,齐取东部江淮地区。结果将是‘齐秦虽立百帝,天下孰能禁之?!’,把天下残吃个精光。”
  这封信是吹牛的,但反应的思路却是对的:只有暂时寻求齐秦妥协,得到秦人默许,齐国攻宋方能成功。苏秦和齐湣王商议之后,决定邀请韩珉回来当相国,主持伐宋一事,以求得秦人的支持,因为韩珉是亲秦派的,他当政就是齐秦复合的标志和信号。
  韩珉果然派使臣去秦国修复齐秦关系,促使秦人默许齐国攻宋。秦昭王是老大不愿意跟齐国复合的,刚刚被以齐为首的五国屯兵攻打,齐人又要违背我的意愿要吞下宋国这块大肉,我干吗要和齐。
  但是秦国目前正有攻打山西的计划,目标是魏国人的地盘安邑(山西夏县)。秦国欲攻安邑,怕齐人干涉来救,于是齐秦两国达成默契:秦昭王宣布,同意齐人攻宋,作为交换条件,齐国也必须默许秦人攻魏之安邑。当时齐赵关系已经恶化。
  于是,这一“罪恶”的瓜分弱国计划,开始付诸实行。(“齐秦一合,天下有忧”啊!)
  不过,这次齐秦关系复合是苟且性的,短暂性的,限度只在于攻宋和安邑这一件事上。
  当韩珉带动齐军,真的开始第三次大举攻宋,宋国岌岌可危的时候,秦昭王还是忍不住了,心疼宋国这块肥肉要被齐国独吃了,于是到处发牢骚:“韩珉这家伙真不是东西,作为我的好朋友,居然攻我所甚爱!”其实,那不是你事先默许的吗?
  苏秦立刻亲自游说秦昭王,阻止他变卦,苏秦说:“韩珉其实是替您着想啊。韩珉灭宋,魏国必然恐惧,它一恐惧,必然向西求救于您。您不费一兵,不杀一人,安安稳稳就可以割占它的安邑。这不是韩珉献给您的致敬礼吗?”接着,苏秦阐述了齐秦东西交好,是各自应该奉行的基本国际关系原则,苏秦说:“普天下的说客,都想离间秦齐之交。那些坐着马车伏轼西驰的人,没有一个号称自己跟齐国关系好;那些伏轼东驰的人,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是秦人的铁哥们。他们都不欲齐、秦结合。为什么呢?齐秦对峙,对中间弱国有利。齐、秦结合,必图晋、楚。中间弱国就完蛋了。所以,当今之计,在于齐秦结合,才能最好地扩大各自利益,瓜分天下。” 苏秦之所以要稳住秦人,要齐秦结好,以确保齐国安稳灭宋,是因为只有齐国真的灭宋,才能彻底激化齐秦矛盾。另外,苏秦说的秦齐结好,意图上也是短期暂时的,是以安全促成齐国灭宋为时间截点。灭宋以后,齐秦矛盾激化,苏秦还是希望他们打起来,不再结好。
  经过苏秦的宽慰,秦昭王不牢骚了,觉得还是按照原计划,东西两国结好好,各自瓜分事先约定好的对象。于是他立刻发兵,前去攻打魏国在山西的旧都安邑。
  可是魏国人胆子小,一看老秦来打,腿就软了,打算主动让出安邑。这可不是好事,一旦秦人感觉拿到安邑这么容易,那秦国何必花出那么大代价,默许齐人攻宋作为获得安邑的交换条件呢,势必将不再默许齐人攻宋,那齐湣王攻宋就难办了。齐国不能灭宋自我消耗,那苏秦“弱齐强燕”的最终战略目标不就落空了吗。唉!公元前三世纪初期这一段,国际事态之变幻,真是急剧莫测,处置之棘手,真是极费心机啊!弄明白都不容易,更惶谈纵横其中了。当然,这也就更衬托出了苏秦外交艺术的高超深邃。他立刻赶奔魏国大梁,亲自阻止魏昭王与秦人讲和,不让魏国献出安邑。 
  苏秦说:“你们知道秦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吗?我给你们举个例子。秦昭王刚刚教导我们齐国说,请你们强力攻打宋国,宋国即便讲和,献出土地,你们也不要心软,拿了土地,继续强兵进攻它,直到吞灭它算了。秦人一贯就是这样如虎如狼的。我的意思是说,你们魏人不要指望通过献地就能讨好和阻止秦人的进攻。从他对宋国的态度上就能推测出这个。您献了地以后,秦人还会继续用武力进攻你的。这是他的一贯国策,从前他对楚国就是这个策略:一打一拉,打完就讲和。当楚国跟他讲和的时候,楚国势必就要背弃其它诸侯(譬如齐国),背弃其它诸侯,又使得楚国陷于孤立,于是秦国就更放肆了,继续发兵又打楚国。就这样,打了又讲和,讲和又使你孤立,于是又打你——打了又讲,讲了又打,直到把你老楚打死(苏秦对秦人的观察和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所以,秦国用心深不可测,替大王考虑,下策是同秦国讲和,那将使你在同盟国中陷于孤立,也就没人救你了,秦人就敢放肆地使劲打你了——讲了和反倒更挨打。上策则是进攻秦国,同时积极依靠同盟国。”
  魏昭王于是接受苏秦意见,不跟秦人讲和,和老秦对磕。苏秦真是能言善辩,但确实句句在理。
  但是纸里包不住火——当时没有纸,但竹简也包不住火,竹简上的口舌之辨也掩盖不了事实。秦国人默许齐人攻宋,以及齐人默许秦人攻安邑,这个互相交换的罪恶交易,终于被魏昭王的信息员收集到了。啊,原来你们让我们使劲拖住秦人,是为了给你们齐人吞宋创造时间空当啊——你们好坏啊!苏秦一下子大窘,立刻被魏昭王拘留了。这是苏秦第二次被扣押。 
  苏秦并不惊慌,对魏昭王充满了藐视,因为他看透了各国领导者的心理,因此充满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苏秦派自己的大哥——另一个纵横小家——苏代,胸有成竹地去游说魏昭王,叫他放人。一说苏厉。
  苏代说:“大王,听说你把我家三弟给扣了,哈哈,好呀。齐国目前正在攻宋,还许诺把攻宋所得部分土地封给秦国贵族泾阳君,以便让秦人默许自己攻宋。但是秦国不接受。秦国不接受,不是因为它讨厌土地,而是标志着秦人不信任齐国,还没有彻底打算结齐。现在,您扣押了苏秦,齐魏关系闹得如此之僵,是逼着齐国进一步去结好秦人。一旦齐秦互相信任,两国结好,秦国将默许齐人攻宋,同时秦人还要限制魏人干预齐人攻宋。于是,齐国吞宋,秦国泾阳君亦可得到宋国封邑,而您魏国一点好处也占不到。所以,齐秦结好,您魏国毫无尺寸之利。大王您不如释放苏秦,以表示齐魏结好,这样,秦人将更加不信任齐人(齐魏结好,齐人就毁掉了‘默许秦人攻占魏国安邑’的承诺,失信于秦)。如此,齐秦不能联合,齐人遂不能得志于宋,您就有了自由空间,还可以照旧在宋国侵占些地方。”
  正是利用了魏人一直惦记着向东抢些邻居宋国的地盘的欲求,苏秦派大哥说动了魏昭王。看来,不熟谙各国领导人的心理,是不行的。苏秦终于被释放离魏,逃出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被扣押。
  大约人一辈子的运气也只有三次,苏秦已经用掉了两次。
  就这样,魏国接受苏秦意见,拒绝和秦,秦人分兵出击,拿下魏国在山西的安邑,齐国信守承诺,不加干涉。同时,秦人亦不干涉齐人灭宋。齐湣王终于在公元前286年,吞下了自己处心积虑多年的大肥肉——宋国。宋国,这个一度商纣王后代遗民的著名大国,终于亡了。
  宋康王战败逃跑,死于河南温县(司马懿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