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之死(十七)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夷灭万乘之齐,收八百年之积(掠夺了临淄八百年积蓄珍宝)”的名将乐毅,被反间计,临阵被骑劫替换后,不敢回国,怕燕惠王诛了他。于是只身跑到赵国。赵惠文王封他“望诸君”。乐毅流落赵国以后,就未再有何建树,直到死在那里。这大约算是功臣的善终了,没掉脑袋就算万幸了。
      晚年,乐毅写了革命回忆录——《报燕惠王书》,是篇传世之佳作,其中不乏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有名句曰“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我听说古代的君子,与朋友绝交,不说朋友的坏话;忠臣即使含冤去国,也不为自己洗刷。不过乐毅还是在这篇文章里给自己洗刷和叫屈,文辞写得情辞悱恻,真挚动人。据说汉武帝的大臣主父偃,在读到乐毅《报燕惠王书》时,都感动得直流眼泪——“未尝不废书泣也”(废书而泣不是把书放到碎纸机里哭)。唯一的遗憾就是这封信不是他写的。是一些战国策士伪作的——据一些学者说。
  世传乐毅的战功多异,比如司马光说他“呼吸之间下齐国七十余城”。出自《资治通鉴》。其实,这七十多城是在五年之间陆续攻下的,一年平均十五个,不能算呼吸之间就攻下了。而公元前291年在伊阙大战后,秦将司马错一年就攻取得魏国列城六十一,战力可仿佛乐毅,甚至更高。
  “乐毅下七十余城,不下者仅莒、即墨两城。” 出自《资治通鉴》。这后半句也是被后人夸大的不实之词。齐国丢掉七十余城后,当尚有很多城邑。据魏人须贾说:“魏国有百县。”所以魏国至少百城以上。而齐国当不止于这个数。事实上,邹忌在齐威王时代就曾说:“齐国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经过齐宣王、齐湣王的开拓,城邑当更加多了,绝对不止七十多个。司马错下魏国六十一城,也未说魏国就要亡了。乐毅下齐七十余城,当也不足以“几亡齐国”。引言据《史记》。
  最后,该怎么评价乐毅的伐齐运动呢?
  五国合纵攻齐,乐毅是其中最卖力气者。乐毅深入齐国本土,殴打齐国不依不饶,陆续下齐人七十余城,使得齐国狼狈不堪。赵国廉颇也比较卖力气,连年破齐拔城,其它韩、魏则次之。经历了这番折腾,齐国一蹶不振,国力大伤,再也不能爬上诸侯驰骋的战国大餐桌上,分一两碟小菜了。
  乐毅攻齐最卖力气,是为了报燕国的血海世仇。但我不得不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都是燕、赵、魏、韩四国“顾小利而忘大局”的战略失误。从中原列国自身利益来讲,维持东西齐秦均势对峙,是安全的,不应该彻底摧毁其中一极。就好比现代世界不希望美国一极独大。
  也就是说,由于苏秦的纵横外交在前,乐毅等人的军事跟进在后,遂使齐国在公元前284年被攻破,并遭到极大削弱。这和1989年苏联的解体,有着同样的重大意义。苏联的解体,使美国从此一极独大;齐国的消沉,使秦国也从此一极独大。“世界”从两极开始转折走向一极。“中国”则从两极走向不可逆的统一。
  公元前28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一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