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四)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公元前261年的末尾,呼啸的北风吹响了冬季的主旋律,漫天的雪花弥漫在晋南高原上。上党地区驻守的赵军,中间的大多数人,将是最后一次看见人间的雪。
     冬季刚刚结束,打仗的黄金季节又开始了,秦国数十万大军在猛将王龁的带领下,北越太行山,向北攻击上党地区。
  这一年,注定是在中华历史上极其引人注目的一年。王龁又被我们称为“王铁汉”,他是范雎入秦以后从异国引进的人才,以迅速穿插进攻,打硬仗、猛仗著名。他的爵位是左庶长,在秦国二十等级爵中处第十等,局级干部。在不到一两个月的时间,猛将王龁居然尽数夺得了廉颇戍守的上党郡所有城池,令人无不咋舌。
  廉颇本人虽然名气很大,尤其是他和蔺相如联袂上演了活剧“将相和”之后,声动诸侯,但他其实只在进攻齐、魏两国中建立功劳,遇上霸气十足的秦军就渐渐不支。
  廉颇失利后,上党郡已失,赵军约有四十余万人,只得在廉颇的约束下,向上党以南的长平地区退却集结。由于已经不能从上党那里获得补给了,大军只好依靠一两条在后方向东穿越太行山东麓直到邯郸的运输线,像氧气管子那样给自己补氧。
  到了初夏六月份,秦军统帅王龁在攻占上党以后,率领主力追至长平,打算首先扫清长平外围的赵军阵地。
  王龁派出自己的先锋机动部队,由司马梗率领,前去长平外围侦察。司马梗据说是司马迁的祖爷爷,他的机动部队正在山头看赵军的风景,赵军一方赵笳指挥机动部队,与之发生遭遇战。在战斗吃紧的情况下,赵军没有增援部队,结果,赵笳阵亡,赵军大部被歼,残部逃散。秦军获得了前哨战的胜利。廉颇闻悉机动部队失利,传令长平各营垒将士悉心据守。
  不久,王龁率领秦军主力,对赵军的长平主阵地发起多次持续攻击。秦军攻势极猛,而且从不止一个方向,赵军无力支持,东鄣西鄣两处城堡陆续被秦军攻破,四名都尉丧命(都尉是多大的官,不知道,至少是师长级的吧。都尉又称郡尉,是仅次于郡守的郡第二把手,秩比两千石,负责一郡武职。郡尉带兵上战场以后称作都尉,是副省长级别的干部,总之很大,不然不至于专门被司马迁写进史书。)
  接着,秦军又进攻长平附近的赵据点光狼城。秦将司马梗奋勇当先,带头登城,掩护主力杀进城内。光狼城守将正是冯亭,这家伙协助守上党没守住,败退至此。冯亭力战,打不退秦军的攻击,乃指挥部众,边战边走,向廉颇的主营地靠拢。光狼等三城遂为秦军所占领。战事一开始廉颇就显得低调,左支右拙。
     到了入夏的七月,廉颇开始在长平地区修筑壁垒(因为他已经没有城了)。廉颇修筑的壁垒工程浩大,至今长平地区还有其残迹。廉颇兢兢业业地修垒,完全像一个勤勉的包工头主任。
     战国七雄都在密切地关注着廉颇正在施工的这个地方:山西东南部那一块方圆约一百五十千米,南北长,东西窄的狭长山丘地带——即上党以南的长平地区。秦赵两大军事强国,已经在这里集结了前所未有的庞大部队,各自动员了四十万上下。而在他们背后,数不清的后援士兵还正在奔赴战场的途中。所有明眼人都能看出,空前惨烈的决战一触即发。
    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下廉颇精心构建的这块战场。长平被一条由南向北绵延的山脉割断,相对高度一般在二百米上下,也有些地方要低一些。平行该山脉以东,有一条宽阔的河谷。传说唐尧的长子丹朱曾经在此逗留过,所以这条河名叫丹河。由丹河再往东,还有一条由南向北绵延的山脉,比第一条更加高大,我们姑且就把它们叫作“丹西山”和“丹东山”好了。两条山脉之间相隔约十公里。对于战略防御的一方,这个地方还不错。美中不足的是,两座山脉的山势都不够险峻,需要用人造工程来加以改善,所以廉颇在丹西山西坡上修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称为西垒;在丹东山上也有一些,称为东垒。而秦军正处在这两条山脉以西。这就是廉颇所拥有的阵地,有两山一水。
  

点击查看大图
 
长平地形

  秦军正面强攻的话,将会损失很大。但王龁是秦军中有名的攻坚专家,擅长打硬仗,血气方刚,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正攻。就这样,三十多万秦军被铺在二十多千米宽的战场上,像潮水一般卷了上来。
   虽说廉颇手里也有四十五万人,但还是架不住对手没日没夜的猛冲,又有两名师长(都尉)丧命。几天之后,西垒部分阵地被突破,秦军攻破丹西山一些山谷,穿插抵达丹西山东坡,开始包抄赵军的后路。廉颇和冯亭指挥预备队进行反包抄,但是收效甚微,涌入山谷的敌人越来越多。赵军最终被迫放弃西垒,跃过丹河撤退到丹河东岸,王龁又不失时机地率军赶上来,一直追到丹东山上的东垒才停。此役秦赵两军死伤人数不祥,但据司马迁记载,赵国总计在长平丧兵四十五万,其中五万是廉颇在前期战役中赔进去的。
  廉颇见秦军实在厉害,只得退保丹东山,继续当施工头,高筑堡垒,任敌人怎么挑战谩骂,他都坚守不出,王龁一时也无机可乘。此时的长平战斗,已经从春季打到了夏季。
  廉颇连续战败的坏消息雪片般地传来,邯郸城里的达官贵人们个个如坐针毡。听说西垒已被攻破,丧军五万,都尉多人,赵孝成王再也按捺不住激动情绪,叫道:“看来廉老将军全然不是王龁的对手,三个月下来损失了五万人,六名师长都完蛋了。不但上党十七座城剩不了下几座了,长平阵地也越打越小。现在的战局实在太被动啦!”他催促廉颇火速出击,好给自己翻本。廉颇就是不从,像乌龟那样使劲缩着脑袋。
  王龁和廉颇率数十万大军在长平对峙,每日花钱如流水,双方君主都很焦虑。秦昭王于是问相国范睢,如何才能引廉颇出来,速战速决。范雎以为廉颇素来作风稳健,这次又被王龁打怕了,肯定死活不肯再出战:“臣已经考虑过了,我们只能用反间计促使赵国换掉廉颇。换掉廉颇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年轻气盛,名气很高,经验欠缺。年纪过大,就不肯出击;名气不高,则赵王必不肯轻易任用;经验丰富,则不容易上我们的圈套。”
   秦昭王忧虑道:“您说得倒是挺好,可是赵国岂有如此人物?”
   “眼下正有一人,甚是合适。此人是赵国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大名赵括。”
   秦昭王闻言,喜上眉梢。
   以上关于长平之战的过程描述,完全依照《史记·赵世家》《史记·廉颇列传》《白起列传》等,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