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六)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与赵括一起赶到战场的还有秦国久经沙场的名将武安君白起。白起是秘密到来的,他偷偷换下了王龁。
  秦昭王亲自下令,军中有敢泄露武安君白起为将者,立斩。这么做极其必要。倘若赵括得知秦国用白起更换了王龁,势必畏惧白疯子的威名,不敢贸然出战,也做缩头乌龟,死守丹东山上的东垒了。而这是秦人最恐惧的,因为攻坚总比防守所损伤的兵力要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二战云南滕冲战役,歼灭守城日军三千人,而攻城的中国远征军牺牲9168人,这还是在有美军飞机掩护进攻的情况下。)
  赵括为了立功露脸,决定率四十万赵军离开东垒,倾巢而出,渡过丹河,全线反击秦军,想把廉颇丢失的丹西山和山上的西垒夺回来。冯亭提出异议,竟遭到赵括的无礼拒绝,赵括顽强坚持自己的冒险主张,决计对秦军发动进攻。
  白起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布置:以第一线部队向赵军进攻,接战即退,诱其深入。主力部队坚守西垒,两翼配备钳攻部队,构成袋形阵地,包围赵军的盲进部分。另以强有力的二万五千奇兵向敌侧背迂回,以夺赵军东垒,绝赵军后路,实现彻底包围。
  果然,赵括发起主动进攻以后,秦军的当头部队一触即溃,大部分撤上丹西山。赵括见敌军丢盔卸甲,料无伏兵,便自率三十多万步兵主攻西垒,令冯亭留守东垒接应。没想到连战数日,西垒坚如顽石,防守应变有方,无懈可击。赵括心中烦闷,正迟疑间,忽闻恶报:身后的东垒已经被秦人的二万五千奇兵所得,赵括一下子成了无家可回的人,成了夹在西垒、东垒之间的流浪汉。廉颇从前修筑的这东西两垒,如今成了两块夹住赵军的火葬场围墙。
  原来,东垒后面,正是赵军通往邯郸的那条长长的给养线。白起在派二万五千人攻东垒的同时,还命五千骑兵,强行穿越东垒一个缺口,突破之后,直扑赵军的给养运输线。负责留守东垒的冯亭为了救山后的粮道,被迫分兵下垒,结果在分兵的时候军队造成巨大混乱。秦军二万五千人血战取了东垒。东垒以东的那个给养运输线自然也没幸免,被五千秦骑兵掐断了。
  冯亭丢了东垒,被赵括接住一顿大骂:“廉颇先是丢了西垒,你又丢了东垒。你要害死我啊!”
  冯亭辩解道:“你率大军倾巢而出,几日迟迟不归,我如何守得住那么长的东垒。”
  两人在太阳地下互骂了半天,才慢慢发现肚子饿了起来。由于西垒攻不下,东垒又失守,赵军就被困在西垒东垒之间的丹河谷里进退不得,后勤给养线又被切断了。赵括别无选择,只好移军回去复夺东垒。
  赵括反身回夺东垒,秦军则以轻装部队出西垒击赵括后身,牵制赵军对东垒的进攻。东垒秦军则居高临下,顽强据守。赵军屡战不克,精疲力竭,终于“赵战失利”,只好就地停下,放弃夺回东垒的打算,改在东西垒之间的丹河谷里重新筑壁垒,用以坚守,等待救兵。
  这时候,已经传出消息,秦军主将正是赵括无比惧怕的百战百胜的白疯子白起先生。赵括心中叫苦:“难道老天要绝我吗?怎么遇上这个魔鬼。我一出道,就碰上了这个克星,实在是不幸啊!”
    这时候,赵括还有一个机会突围,就是顺着丹河河谷,奋力向南北两个方向寻找突破口。但是赵括被白起吓破了胆,从先前的盲动进攻,变成了军事迟疑和保守,像被惊呆了的兔子一样,缩在东西垒间的河谷地带,一动不动,坐等援军,丧失了及早果断突围的良机。
  其实,秦军此时形成的包围圈,不可能布置得很厚,特别是南北两个方向上。赵军立刻突围,可以免于全军覆没。但赵括雌伏在东西两垒之间一动不敢动——自从首战败给白起以后,他就从极端轻狂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非常惧怕白起,再不敢动弹,卧在那儿好像待宰的绵羊。
  白起趁此良机,为了彻底实现对赵军四十万人的大包围,赶紧分兵去南北两个方向的丹河河谷里兴建长垒,试图把东西二垒连接起来,彻底把赵括从四个方向钉入棺材。但我们知道,兵法云:“十则围之”,包围敌人需要有比敌人十倍以上的军队才行。秦军现有人数不够,白起立刻火急向秦昭王要兵。
   秦昭王刚刚在前年受了饥馑,秦国本土似乎也刮不出更多的兵源了,就立刻亲自赶到河内,就是黄河北岸(算河以内)、太行山以南的中原北部一小条地区,那里是秦的新占领区,在那里征发了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开往长平,为白起营造南北长垒。(不要以为十五岁当兵太早了,董存瑞就是十六岁当兵,十九岁牺牲的)。
   这些人到了长平,修垒同时担任遮绝赵国救兵和救济粮草的任务。这些可怜的征夫,原本都是韩、魏人,现在被拉来打赵国人了。他们自己的亲人朋友,都是死在秦人手里,怎么可能去卖命为秦人绞杀赵军呢?回答:其实,中原人和赵国之间,也是有历史仇恨的,他们也是有可能去杀赵啊。
  赵括见棺材板开始越钉越紧,却依旧迟疑,不下火速突围指令,于是四十万人坐吃山空。到了九月,赵军已经连续断炊长达四十六日之久,四十来万张嘴靠丹河的鱼虾、树皮、草根,根本填不饱。根据鄙人的计算,四十万人可以一顿吃掉七千只羊和八千只牛!赵军很快被迫杀战马,以至于强壮的士兵杀死羸弱的士兵来吃。《史记》:“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这种自相残吃的吃法不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赵括在此期间,一直等着邯郸的救济。邯郸那边早也急了,先是给赵括送去粮食救济,但是都被秦军截去了,赵括收不到。这种白送去的粮食实在是多,以至于最后邯郸本身也没有粮食了(只剩些歌舞和麦乐迪了),于是只好向齐国借粟。但齐王建却不肯。不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赵国多年向东发展,廉颇年年不断朝齐国发狠,攻城略地,逮弱的欺负,齐赵邦交不睦。二是,齐王建长期采取置身战争之外的国策,怕惹秦国不高兴,所以坚决地加以拒绝。
  赵国使者又赴魏国求救。但是秦昭王早作了魏国的统战工作,许诺把垣雍割给魏人。魏国君臣都认为:邻国的失败,是我们的福气。
  赵括知道救兵和救济粮都已经没指望了,这才决心孤注一掷,命令空着肚子、饿了四十多天疲软之极的赵军组织突围。(我们说,倘若早作突围计划,而不是由于畏惧白起而迟至今日,赵军当能以牺牲一部分掩护部队为代价,实现大多数人的顺利突围的,而不至于全军被虏。古今这种成功突围的例子还是满多的。当时通讯不发达,白起不可能把四个方面防军布置得滴水不露,赵括找到一个突破口出去当不难。)
  赵括选择了秦军四个方面壁垒中的某一个作为突破对象,把所有能够拿起武器的人分为四队,周而复始地以血肉之躯去冲击敌人狂风般的密集的弩箭。可是秦军早把周长百多里的壁垒铸成,铜墙铁壁一般,赵军苦战终日,一直不能突破。
  赵括军队被困在狭窄的河谷当中,回旋余地很小,只能小批量周而复始用兵,形不成决战,够不成对秦垒的强大威胁。战场上到处都是死尸和斜插入沙的断戟。赵括知道今日不能突围,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亲自上阵搏战,站在战车上挥戈狂呼猛冲。他的那帮少壮派的亲信都跟着他。结果一箭当胸射在了赵括这个可恨又可怜的家伙身上。赵括狂叫一声,吐血三两,被当场射杀在秦军垒前。
  

点击查看大图
 
赵括

   四十万赵军见主帅阵亡,冯亭也战死军中,再无斗志,全部向武安君投降。长平大会战至此结束,自四月至九月,用时近半年,双方前后共投入兵力超过一百万,筑垒二百来公里,最后以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告终(廉颇赔了五万,赵括送了四十)。《史记·六国表》:“白起破括四十五万”《白起列传》:“前后斩首四十五万。”《秦本纪》:“四十余万尽杀之。” 
  在这场战役里,白起突破了传统兵法里“军不十不围”的束缚,以同样的兵力却成功包围了同样数量的敌军——这在古往今来的战例中不可想象。在那个没有机关枪、迫击炮,没有燃油陷阱,甚至没有铁丝网的情况下,白起做到在长达46天的时间里,不让四十万赵军一兵一卒突围并顶住援军的反复冲击最终将四十万人全部予以歼俘,了不起啊!他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又一个经典战例,充分印证了那句名言: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