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为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军事家?


blueski推荐 [2012-2-25]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不详
 

粟裕为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军事家?

粟裕是解放军将领中军事思想最接近现代化的。毛泽东、林彪当时还停在游击战的思想观点和战术上,毛以后才渐转变了这个落后的观点。林彪开始在东北没有大作为,而粟裕在华东、中原的作战,对林彪帮助、启发很大,豫东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转拆点(毛泽东说是爬过山坳了),国军再无进攻能力,转入区域防御,也推动东北战场发展,全国局势发生逆转。淮海战役令很多外国军事家称奇,美国军事院校作为典范战例编入教材,辽沈、平津两战役如同一个大人打一个小孩,没有任何军事典型意义,没有引起任何外国军事家注意。毛泽东说淮诲战役粟裕是头功,华东野战军如不是粟裕指挥,而是曹甸、泗县战斗的指挥者陈毅,形势会怎样?
 
粟裕是解放军第一军事家的依据之一,是粟裕的战略洞察力和战略运筹高于其他人,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刘伯承、邓小平、林彪、彭德怀在这方面都不如粟裕。如解放战争开始阶段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方针对付老蒋的进攻呢?粟裕建议、坚持并创造性运筹的苏中战役为全军、为各个战略区做出了示范。这已经被毛泽东与粟裕之间的电文所证实。同一时期,林彪在东北一路溃败,从锦州一路败退至哈尔滨。这一点黄克诚都比林彪强。黄克诚很早就建议林彪,把已经分散的部队,不要硬性集中,而是就汤下面,建立根据地。这与中央军委后来确定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精神是一致的。但是林彪犹豫不决,造成一败再败,致使四五十万大军损失过半。(当然,这个所谓的四五十万大军为乌合之众。当时我军对土匪大肆收编。结果国军一来,纷纷投敌)连林彪自己的机要秘书都叛逃投敌了。同样刘、邓、彭对毛泽东最初的战略部署也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之后,在解放战争的相持阶段因该采取怎样的战法呢?林彪在东北率领着别人为他招集的百万大军竟一筹莫展,打四平,兵败城下。攻长春,一筹莫展。下锦州,犹豫不决。而此时粟裕为毛泽东勾划了中原大战的战略宏图,改变了毛泽东分兵渡江的战略,豫东一战彻底改变了中原战局与全国的战略态势。随之刘伯承在豫西、许世友在山东、彭德怀在西北,皆由于豫东战役调动了老蒋在关内的兵力部署,致使运兵皆活。而粟裕以32万人竟敢阻徐州克济南,为林彪上了生动的一课。林彪调来粟裕济南战役的材料后,才逐渐增强了南下北宁线准备攻占锦州的信心。之后的大决战,粟裕更是洞察到战略进攻的最佳方向,导演了淮海战役这一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从而彻底解决了全国大局。
 粟裕是解放军第一的军事家的依据之二,是粟裕指挥的战役难度最大,战略意义最大,战法最具创新性和前瞻性。如黄桥、天目山、七战七捷、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莫不如此。皆为全军各战区所效仿。淮海更是世界各国军事家研究学习的范例。粟裕解决的皆是一道道前人没有解出的难题是数学家,如果解十道小学算术也还是小学生,而粟裕解决的都是世界上没有前人示范的军事难题,所以粟裕是军事指挥大家。林彪等是学习总结粟裕的战例,所以林彪打的仗只能算是做出一道一道的例题。林彪的才能是只能算是军事指挥员,而不够军事家。
 粟裕是解放军第一军事家的依据之三,是粟裕具有超拔的精神气质和高尚的情操。这是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伟大统帅才有的气质,如丘吉尔,罗斯福等。这也是林彪最缺少的,可以说是林彪从骨子里就没有的。 粟裕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杰出将领之一,其高尚品格,轻视个人名利之心堪称中国共产党人的典范。否则,他有可能以元帅之名留传后世,而不是大将头衔。粟裕大将的军事智慧和成就绝不比那些在二战战场上扬名世界的外国名将差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可以不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位军事天才,但中国人自己应该知道,把他看成是中国战争领域非常骄傲的名将,而不要总把那些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外国名将看的如何了不得。其实,我很希望中央电视台,能专门制作介绍粟裕大将人生的纪录片,展示他一个从士兵到将军的成长过程,他的军事智慧和创造的奇迹,让了解的人赞叹不已,而他的品格更是难得,是外国名将所缺乏的。
 另外,粟裕的军事思想是当时我军中最先进的,这其实是当年他与彭德怀不合的根源。解放战争中后期,重武器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军实力、武器的变化,势必要求军事思想相应的变化。而毛泽东和林彪的军事思想滞于“步枪时代”,毛还说“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这其实是一种反科学,是错误的军事思想。可惜当时我党缺乏民主作风,就算有人认识到其错误,也无人敢以纠正。到了这个时候,毛林都显示出了军事头脑的陈旧。用打平型关、反围剿、四渡赤水的旧经验来指挥三大战役,结果辽沈和平津打得都很一般。这时,要求粟裕的军事思想“顽强固守”、“要点争夺战”“打完仗后的撤退是一个重大的难题”“后勤极为重要”“增强部队的机动性能”、“尽量争取制空权(当时条件还不具备)”。这些,都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里所看轻的,或者认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其实在解放战争后期,粟裕的军事思想,与西方二战中的将领的军事思想有些相似之处了,用今天时髦的话说,是“军事思想与国际接轨了”,而毛的军事思想一直与西=方的军事思想差别悬殊。
 进入九十年代,历史渐渐拂去蒙在其上的面纱,粟裕从陈毅的背后走向前台。《英雄孟良崮》、《豫东之战》《苏中七战七捷》《济南战役》等一大批以粟裕为主角的战争片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他。 解放战争中,中共战略战术每一次重大突破发展,均由粟指挥的华野所首战,如游击战中转运动战的七战七捷,第一次全歼七个旅的莱芜战役,重兵围困中取上将首级的孟良崮、解放重兵设防的大城市的攻坚战济南战役等,华野大战、恶战最多,伤忙最大,歼敌数列各野战军之首,作为全军唯一一名由战士成长为方面军指挥员的将军,粟裕是中国军队的光荣。
 

以下为粟裕是中国现代第一军事家的论据:

一、抗战时期,粟裕战功居我军前列。皖南事变后,我党重建新四军军部,总共7个师,外加一个独立旅,共9万多人。其中粟裕的1师为1.3万人。这1.3万人,相对9万多人来说,不算多吧?!可是,就是这个粟裕的一师,从38年到43年之间,歼日伪军10万人。这段时间里的整个新四军歼敌多少?20多万!所以刘少奇说:“粟裕的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一师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粟裕的车桥战役,共歼灭日军大佐以下500多名、伪军600余名。当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八路军总部公布:“车桥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是1944年以前我军在一次战役中俘敌最多的一次。”东京,日军本部承认:“车桥战役,标志着新四军反攻的开始,日军从此向下坡滑行。”
 二、解放战争,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是面对的国共主战场:1、看一下全面内战爆发时蒋介石的兵力分布:徐州剿总:23个整编师(军)郑州剿总:17个整编师(军)北平行辕:11个整编师(军)东北保安司令部:7个军 2、听蒋介石的话:蒋介石:“我们在全国各剿匪区域中,应先划定匪军主力所在的区域为主战场,集中我们部队的力量,首先加以清剿,然后再及其余战场。”“在主战场决战的时期,其他支战场唯有忍痛一时,缩小防区,集中兵力,以期固守。”“匪军的主力集中在山东,同时山东地当冲要,交通便利,有海口运输,我们如能消灭山东境内匪的主力,则其他战场的匪部就容易肃清了。” 3、听毛泽东的话:5月22日,中央军委发来电报,指出“歼灭74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击破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切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5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面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 1947年,新华社发表《祝蒙阴大捷》的评论,指出:“华东人民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区的人民,在全国人民的爱国自卫战争中,担负的任务最严重,得到的成就也最荣耀。”中央5月22日的新精神以山东战场为全国战场的轴心,华东野战军坚持现地作战的意义和任务显然都加重了。 而6月29日,中央军委电:“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其外出二路兵力,或以二个纵队出鲁南,以三个纵队出鲁西亦可。”很明显,中央军委改变了过去要求华野不分兵、坚持内战歼敌的方针。7月11日中央军委电示:“总的意图,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以利持久。显然,全国主要战场已由山东转向中原,战略重心已由内线转到了外线。”
 三、粟裕领导的华野(三野)战绩全国第一。战争中,我军将领人所共知一个道理: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消灭对方有生力量,而不是一城一地得失。而只有粟裕在此方面建树最大,所以,当粟裕在南线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林彪从东北到海南岛按毛泽东的部署一路抢占了最多的地盘也不足为怪了,此时,四野换上聂荣臻也一样“战果”辉煌。
 

据解放军出版社 1984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沿革》 一书统计:“ 第一野战军歼敌51万余人,解放了西北五省区。”“第二野战军转战于晋冀鲁豫、中原、华东、西南地区,歼敌近230万人,土匪百余万人。”“第三野战军转战在华东和中原战场,歼敌240余万人。”“第四野战军从东北转战海南岛,歼敌180余万人。”“华北野战军转战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歼敌70余万人。”
 
从以上统计计算,不算土匪,我五大野战军共歼敌正规军和地方部队合计770余万人,与一般常说的解放战争消灭蒋 军八百万基本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