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后期三大法家的思想


blueski推荐 [2012-12-11]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不详
 

--韩非的思想基础与渊源

战国中后期三大法家对韩非法治思想的形成,影响最大、最直接,他们分别是商鞅、申不害和慎到。

一.商鞅
在秦国的变、改革活动
商鞅本名公孙鞅,因其封地在商一带,而有商君之称。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做了两次变法改革。一次在秦孝公6年(公元前56年),一次在孝公12年。
商鞅的法家思想
商鞅认为,在战国时代,“国家之所以被看重,国君之所以受尊重,全在于实力”(商君书慎法)。而“强大的国家一定治理得好,治理得好的国家一定强大;富裕国家一定治理得好,治理得好的国家一定富裕,富裕的国家一定强大。”(商君书立本)
如何把国家治理得富裕、强大呢?敢于变法是很重要的。所谓“治理社会不用同一种方法,为国家谋利不一定要效法古代的作法。商汤、周武王能称王于天下,并不是靠遵循古法而兴盛起来的;商纣王、夏桀并不是改变礼制才灭亡的”(商君书更法)。而最有效的治国措施是实行法治和耕战政策。所谓“使用法治,国家就能治理好了”(商君书慎法)。“国家赖以兴盛的,是农耕和作战”(商君书农战)。
讲法治,强调轻罪重刑,以刑去刑。所谓“用刑罚去掉刑罚,国家就治理得好;用刑罚招致刑罚,国家就混乱。所以说:施行刑罚时对犯轻罪的人使用重刑,那么刑罚就能免掉而而事情就能办好,国家也会强盛;对犯重罪的人使用重刑,对犯轻罪的人使用轻刑,那么刑罚就还得使用而犯罪的事情还会发生,国家也就被削弱。刑罚能产生实力,实力能产生强盛,强盛能产生威势,威势能产生恩惠,恩惠是从实力中产生的。拿出实力才可以勇敢作战,战斗中才会出现智谋。”(商君书去强)
讲农战。他把那些商人、学者、手工艺者、游说之徒比做扰农的害虫,说:“一百个务农而一个人闲着的国家就能称王天下,十个人务农而一个闲着的国家就会强盛,一半人务农而一半人闲着的国家就很危险。所以治国的人总是希望民众务农。国家如果不注重农业。那么在和诸侯争霸时就不能保住自己。”(商君书农战)
些外,商鞅还认为权势对君主十分重要,所谓“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私必乱。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权制独断于君则威”(修权)。还认为君主执政以成事业,不可没策略。所谓“主操名利之柄而能致功名者,数也。圣人番权以操柄,番数以使民。数者,臣主之术而国之要也。故万乘失术而不乱者,未之有也”。(商君书算地)
二.申不害
政治活动
申不害是京县人,原来是郑国的贱臣。他学得刑名法术以后,去见韩昭侯,昭侯让他做了韩国的丞相。他在国内刷新政治,教化百姓,在外应对诸侯,执政十五年。在他任职期间,韩国安定,军队强大,没有哪个国家侵犯过它。(史记老壮申韩列传)
法家思想
申不害的学说来源于黄、老之学,而以刑名法术为主。(同上)他著有申子篇,指出:“君主一定要明确法令、主持正义,就像悬好秤杆、秤锤来称量轻重一样,用同一种标准来对待群臣”。又说:“尧治理国家,不过是善于明白法令的特点罢了,圣明的圣主用法治国而不用个人的智慧治国;用法术管理臣民而不是用嘴去说。黄帝治理天下,设置法令后就不改变。能使民众安定于不安之时,是因为他使民众乐于接受他们的法治。”(艺文类聚刑法)
申子论君主之道,特别强调术治。他认为君臣关系就像富贵之家和贼的关系一样,臣子总想取君主的国家。因此君主必须用种种权术手段探察臣下的行径,而君主也要善于“隐藏自己思想和行踪,让天下知道自己是无所作为的(《群书治要》引申子大体)。他还告诫君主说:“你的言论要谨慎,因为别人将会了解你;你的行动要谨慎,因为别人将会追踪你。你的足智多谋显露出来,别人将会隐瞒真情而欺骗你;你的愚昧无知暴露出来,别人将会也出谋划策来算计你。你有智慧,别人将会躲避你;你没有智慧,别人将会算计你。所以说:只有无为,才能用来窥测臣下。”又说:“能独自观察问题的叫做眼睛亮,能独自听取意见的叫做耳朵灵。能独自作出决断的,就可以做天下的帝王。”(韩非子外储右上)
韩非对申、商之学的评论
韩非说:“申子关于术治的理论还不周到,商君对于法律的规定也还不完善。申子说:‘官吏办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对于职权以外的事情即使知道了也不要说。’‘办事不超越自己职权’是说要谨守自己的职责,这还可以;至于‘对职权以外的事情即使知道了也不要说’,这就是要人们不告发别人的罪过了。君主用全国人民的眼睛来观察,所以观察起来,没有谁能比君主看得更明白的;君主用全国人民的耳朵来聆听,所以聆听起来,没有谁能比君主听得更清楚的,现在要是大家都知道了却不说,那君主还能凭藉什么去了解情况呢?商君的法令说:‘砍掉敌国一个有爵者的头,就赏给他爵位一级,想要做官的,就让他做俸禄为五十石的官。砍掉敌国两个爵者的头,就赏给他爵位二级,想要做官的。就让他做俸禄为一百石的官。’官爵晋升与砍杀敌人首级的功劳是相当的。现在如果有一条法令说:‘砍掉敌人首级而立功的人让他们去做医生、工匠。’那么房屋就会盖不成,而疾病也治不好。因为工匠要靠手艺精巧,而医生要会调配药剂,如果凭砍头的功劳去做这些工作,那就和他们的才能不相符合了。现在拿商君所说的做官来说,是要靠智慧和才能的;现在再拿他所说的砍杀敌人首级来说,是要靠勇敢和气力的施展。现在让施展勇敢和气力而立功的人去担任需要智慧和才能的官职,这就好比让砍杀敌人首级立功的人去做医生、工匠一般。所以说:商君和申子这两个人对于法治和术治,都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韩非子定法)
三.慎到
慎到,赵国人。和邹衍等人同为稷下学士,同被齐宣王拜为上大夫。其著有慎子四十二篇。
势治说
慎子说:“飞龙驾着云头,腾蛇漂游雾中,如果云消雾散,蛇就跟蚯蚓、蚂蚁一样了,这是因为它们失去了飞行或漂游时所凭藉的东西啊。贤能和人屈服于无能之辈,是因为他们权力小、地位低;无能之辈能制服贤能的人,是因为他们权力大、地位高。尧如果是普通老百姓,那就连三个人出管不了;而桀做了天子,就能搞乱天下。我因此而知道权势地位值得依靠,而贤能才智不值得羡慕。弩弓软弱无劲而射出来的箭却飞得很高,是因为被风力推动了缘故;本身无德无才而发布的命令却能付之实施,是因为他从众人那里得到了资助。尧处在奴隶一类的地位时去教化人,民众就不听从;当他在朝廷上向南坐着而统治天下时,那就能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由此看来,贤能、才智不能够用来制服民众,而权势地位却完全可以用来使贤能的人屈服。”(韩非子难势)
韩非对慎到势治说的评论
韩非基本上沿袭了荀子对慎到势治的看法,即“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荀子解蔽)。但他主要是用法治来纠正偏差。认为自古以来,君主多为中等资质,要求君主贤、势并治,并不切合现实。而以法、势并治,才切实可行。他指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并提出用人造之势强固自然之势的观点,把慎到的势治说提升到新的高度。
韩非对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家思想,都是既有肯定,也有否定,取其长者为己所用。这样才有了他的法治、术治、势治兼而用之的法家治国理论。大概其法治思想取自商君者多,术治思想取自申子者多,势治思想取自慎子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