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六国论》


blueski推荐 [2015-2-20]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c后太史公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解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用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于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所作《六国论》一文,该文洞若观火,力透纸背地分析了六国破灭之理,总结起来起码有二条。一是指韩、魏、楚三国肆意挥霍祖业“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以土地贿赂秦国而苟延残喘“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二是指齐、燕、赵三国没有形成抗秦联盟“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的核心观点是,六国破灭,六国内部的分裂是关键“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有同样的观点,他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到唐,五代十国到宋元,这是中国历史由分到合的大趋势,六国分裂,六国君主的自身弱势,都对这场兼并战的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它们都不是左右这场战争的关键,换句话说,六国结成同盟,六国有英明的君主,也无法阻止秦国一家独大的势头,因为六国无法阻止中国的统一。六国虽然落败,但是它的土地和文化又是统一中国的有机部分,六国的故事和精神成为了中国人集体的回忆。春秋战国五百年,是一个光荣的时代,又是一个角斗的时代,秦王政结束了角斗,延续了光荣,即将开始另一个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