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笔记:兰陵


出处:东周列国志 |春秋战国之窗 原创
日期:2018-4-5
作者:Blueski


我十多年前入住现在这个地方,小区斜对面是一条短短的兰陵路,菜场、垃圾回收站、宠物店,加上很多农村人开设的小店铺,十年多来一直不 变,常觉得挺郁闷,连散步都想绕开这条路。

但是也一直听说兰陵王。从网上进一步了解,兰陵王即东晋北齐国徐州兰陵郡王高长恭(公元541年-573年)。在公元564年末,北齐 和北周在邙山这个地方曾经有过 一场恶战。当时北周发兵北齐围困洛阳城,围点打援北齐救兵,北齐君主焦虑无解。这时骁勇善战的兰陵王挺身而出,只率五百名骑兵扎进北周的千军万马中翻江倒 海,北周军队溃乱,城中军队乘势出击,大败北周,杀敌无数,是为著名的邙山大捷。兰陵王贵为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主要缺点就是长得太帅,不能威慑敌 军, 因此他每临阵前都戴上鬼怪面具出战。兰陵王不仅勇猛无双,且体恤士兵,深受战士们的拥戴,大家还创作歌舞《兰陵王入阵曲》歌颂兰陵王的英雄善战。

 《兰陵王入阵曲》在我国早已失传,但却被日本完好传承下来,风帽、裲裆、大面都是标准的北齐风格,此乐曲原汁原 味, 竟被称为音乐活化石。《大日本史》记载 “本朝所传乐制,五音六律,盖始受之于隋唐”。《兰陵王入阵曲》在日本是一个重要的表演节目,为一人独舞,表演 时手持短棒的“兰陵王”头戴怪兽面具,身穿刺绣红袍,腰系透雕金带,在类似于中国古典乐器的齐鼓、羯鼓、钲、筚 篥、笙的伴奏下缓缓移步,整个舞乐显得苍凉、缓慢和沉幽,并不直接展现战场上的紧张和激越的节奏,但是壮怀激烈。日本的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五月五日 赛马节会、七月七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宫中的重大活动和宴会,甚至天皇即位,都要表演这一曲目。

“节奏是很慢,但是一举一动不拖泥带水,而且隐约能从一些动作里看出兰陵的武艺高强,阵前杀敌,舞剑的样子都能分 辨出来,充满大将风 范,也可以感受到兰王陵英勇无畏一心报国的坚强决心”,一位观摩的网友如此评价道。

兰陵地名应是公元前319年左右由屈原命名。兰陵在齐楚边界,是屈原多次出使齐国的必经之地。当时的黄淮流域气候湿润,兰陵周围高地 上开满兰花(佩兰 花)。“兰”是百花之王,寓意“王道”,“陵 ”古时原义为高地,引申为“乐土”,而屈原则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大师。因此兰陵之地历史 悠久,立意高尚哦。

后来又有兰陵笑笑生的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题材的第一奇书《金瓶梅》,还有李白《客中行/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相关的最厉害的人物应该是荀子!

公元前255年,荀子以其礼法术等治国方略游说秦昭王失败,据说秦王听得哈欠连天。再访楚国,楚王惊其才,却不知何用,竟听春申君建 议,封荀子为兰陵令,这与屈原在公元前 319年秋使齐相距 64年间隔。满腹经纶的荀子转而当上父母官,他任兰陵令近20年,不仅在此著书立说,更是体恤民情,治理有方,竟把兰陵改造得富足而四方归依,引得楚王嫉 恨,免其官,荀子终老死于兰陵。荀子是春秋战国最后一位大师,2250年后的今天,如果我们一读荀子的《劝学篇》,依然能获得很多朴实的哲学和人生启发。

现在我们作为后人的纪念还是太简单。下图是现今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的荀子墓:

但是前来纪念的人寥寥无几。日人传承隋唐文化可谓承其精神,轰轰烈烈,可惜国人对先哲的纪念却只剩下外壳型式,暮气沉沉。

现在的游客们,大多是用手机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嚓嚓嚓,然后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景点。伫立一旁的荀子的石像啊,如果你有可以千古的 石心,心 中一定有几多酸楚吧。

其实这也印证了古人的看法。《核舟记》作者明朝诗人李晔曾专程来兰陵拜谒荀子墓,却见荀子墓孤寂荒凉,感慨赋诗一首:


        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
        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
        卧烟雾,秋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
        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

已经足够了!下次当我散步时,不应该再绕开兰陵路喽。只是彼时的我,不知该追思兰陵王之壮怀激烈,还是该细品荀子的精彩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