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古中山国四个国宝重器

天鹅卵石 摘录
出处:王者在线
作者:未详抱歉


因国中有山,故国名为“中山”。

在河北省博物院二楼,有一个常设展览,“战国雄风——— 古中山国”展。一进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山字形青铜器,高143厘米,重50多公斤,一共出土了6件。类似的青铜器在以往战国的考古 中,还从来没有过。

1 中山国独有的山字形礼器

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造型特别气势雄伟的青铜器是以山为图腾的古代鲜虞人的精神凝练,是中山国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徽。如今我们在河北省博物院 的各种书籍、论文和宣传物上常常能看到这个山字的图形,这件中山国的国徽如今已经成了河北省博物院的院标。

2 监囿守丘刻石上的中山国文字

其实,在中山国中还有许多国宝级的文物,首先就是中国最早的刻石 —  守丘刻石。1974年11月1日,在针对古墓发掘期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专家陈应祺听村民说,有人曾在1935年夏天挖到一块河光石,上面有一些谁也不认 识的字。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那块长90厘米、宽50厘米、厚40厘米的大石头。果然上面有两列共19个天书般的文字。

为了解读这些文字,陈应祺将文字拓写下来,寄给古文字专家李学勤。经考证,这块开启了中山王国神秘大门的守丘刻石,还是中国最古老的刻石。中国刻石文字始 于何时,已难考证,目前已发现的夏、商、周三代刻石,都系后代伪造;著名的石鼓文,约刻成于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3年;而守丘刻石大约刻于战国时期 中山国灭亡之前(公元前330-公元前296年),故而,书法家们推测,这块“守丘刻石”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刻 石。观战国、秦汉金石铭文,多谦谨工整,一丝不苟,独守丘刻石,行文率性,布局随意,较之时代相近的石鼓文等,自有一种朴拙之美,故得到书法家们的倾心临 摹,亦不足怪了。

兆域铜版图

随 着发掘的深入,考古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宝物,其中就有世界最早有方向、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平面图——& mdash; 中山王兆域铜版图。这件文物现在河北省博物院展示。铜版图呈长方形,长约94厘米,宽约84厘米,厚薄不均,平均为1厘米,通体绿绣斑驳,上有错金、错银 工艺,它的发现证明了周代帝王、诸侯有专职官员为之设计陵园,曾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建筑史学界的高度关注。

“兆域图”已经很像今天的地图。它的正面用金银线勾勒出王陵地面建筑的布局,并以文字注明。图中标明的长度,换 算成今天的比例尺为1:500。可是,它的方向又与我们今天的地图相反,上面为南,下面是北。

中山王鼎

除此之外还有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 — 中山王鼎。上面刻有469个铭文,与铜方壶、铜圆壶一起并称“中山三器”。中山三器之优美铭文,都是用比铁还要 锋利的特殊工具镂刻的,但到底以何物铭刻,至今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