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写进儿歌的将军


blueski推荐 [2009-10-31]
出处: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兵家传奇
作者:扶栏客
 

后来田单继续兢兢业业地为齐国服务,不仅治理国家,而且还继续参与对外的军事活动。有一次,田单要进攻一个叫做狄的小诸侯国,临行前他去请教当时齐国的著名贤臣鲁仲子。鲁仲子听说田单要去进攻狄国就马上泼了冷水,他说:"将军要进攻狄国,肯定不能取胜。"

  田单不高兴了,他说:"当初我凭借着区区弹丸之地,率领残兵败将,就打败了燕国侵略军,恢复了齐国。现在你却说我不能攻克狄国,这是什么道理?"

  田单说完就登上战车远去了,甚至没有向给他提意见的鲁仲子道谢,这很不符合田单一贯谦虚待人的风格,可见当时的田单很愤怒。可是后来的战况果然被鲁仲子言中了,田单率领齐国大军进攻狄国,战争持续了三个月也没有攻克狄国。

  田单正在为迟迟不能攻克狄国烦恼,在齐国的民间却有一首儿歌流行起来。这首儿歌虽然很简单,但是却连续几周蝉联齐国流行音乐排行榜NO.1的位置。这首儿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磊枯丘。"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儿歌具有非常重要的民心风向标的作用,每当出现牛人要当皇帝或者牛人要倒霉的时候就会先有儿歌流行起来作为先兆,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先在儿歌中当了皇帝,然后经过长期艰苦的武装斗争后来才登上皇位的;还比如董卓就是先在儿歌中被判了死刑才被自己的干儿子吕布干掉,然后被点了天灯的。总之要成为成功或者倒霉的牛人不一定必须出现在儿歌里,但是似乎出现在儿歌里的牛人都必须成功或者倒霉,用数学语言形容就是儿歌是牛人成功或者倒霉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所以说一定要对孩子们好一点,再穷不能穷教育。由于儿歌具有这种可怕的功能,因此在中国古代有点文化的牛人或者自诩要成为牛人的普通人都不得不重视儿歌的象征意义。田单听到这首儿歌以后非常恐惧,因为这首儿歌生动地讲述了一位形象威严的将军率兵攻打狄国却不能取胜,却连累得士兵们白白送命、白骨堆积如山。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听到这首儿歌的人都知道儿歌里面那位戴着大帽子、配着宝剑的大官就是安平君田单。

  田单想起了临行前鲁仲子说的话,这位高人居然能和当下流行的儿歌不谋而合,真是令人生畏。于是田单就再次上门向鲁仲子讨教,希望鲁仲子能给自己一个说法。鲁仲子说:"将军当年在即墨领导抗燕斗争的时候,坐下来就编织草席,站起来就扛起铁锹。那时候将军总是这样号召士兵们:'前进啊!齐国的宗庙已经毁掉了,趁着现在努力吧,我将和你们一起为齐国战死!'那时候的将军怀着必死之心,而战士们也没有侥幸苟且的心思。大家听到将军的话都激动地落泪,挥着拳头要求出战,这就是将军能战胜燕国的原因。现在将军在东边有大片的食邑,在西边有来自临淄的期待,身上束着黄金腰带,骑着骏马来往于淄水和渑河之间。将军的生活丰富多彩,只有生活的乐趣而没有赴死的决心,这就是将军不能取胜的原因。"

  鲁仲子的话如同当头一记棒喝,点透了名将战无不胜的秘密:艰苦奋斗、准备赴死往往能战胜强敌,而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必然会导致失败。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打算玩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田单惭愧了,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变化,田单终于明白腐败的生活并不可怕,但是建立在腐败生活上的腐败态度一定会毁掉自己前半生辉煌。于是田单表态了,他说:"田单有赴死的决心,先生已经激励我了!"

  第二天,田单亲自赶到狄国城下巡视前线,那个不怕死的田单终于回来了。战士们看见安平君田单站在飞箭如雨、落石如雹的阵前,亲自敲响了战鼓。三军将士群情激奋,潮水一样涌向了敌人的城池,就这样狄国终于被攻克了。

  后来,田单作为高端人才流动到了赵国,担任了一段时间赵国的相国。再后来关于这个传奇人物的记载就消失在了惜墨如金的战国史书当中,不过,他一生中那些传奇而圆满的故事留了下来,占据了《史记》和《战国策》的大段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