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春秋战国之窗 --> 人物志 --> 思想家

庄子

    ---  庄生晓梦迷蝴蝶

  

 介绍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著书于越国杭州。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难看的树被认为无用,有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 ,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找树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但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
庄子形象(10张)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外篇、内篇、杂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2]。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其它图片











相关文档


庄子的逍遥游从《齐物论》看《庄子》
孔孟荀伦理思想“悖论”的解读方法《庄子》全篇(33篇)下载
百家争鸣:逻辑思辨的名家论庄子安命说的意义与局限
庄子内篇道论研究(导论)千古奇战郑国渠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两种怀疑——从孔子之死想起的
《三国志演义》与《东周列国志》比较论史上第一次"人肉搜索"(1)
吴起将军的死神之吻(2)晋文践土(十四)
庄子哲学中的三重人格境界从庄子养生哲学思想体系谈谈中医学的“天人合一观”
鲁迅、闻一多的《庄子》散文艺术研究庄子的精神境界
庄子论水庄子的人格理想
庄子天论——破解天人关系与天道关系的难题读点经典《庄子》
庄子的人生智慧:庄周梦蝶《庄子》一则:君子之交淡若水
庄子的猴子为什么转怒为喜佛老思想与我国古代的意境论
庄子研究的新途径——略评近十余年出版的四部庄子研究博士论文《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对庄子的记载
庄子哲学的后世影响和后世对庄子哲学的改造庄子说II——自然的箫声
梭罗与庄子的比较庄子的世界与世界的庄子
庄子智慧:生灭变化无常庄子的审美观:以“道”观物,追求真善美
关于庄子的小故事庄子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