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春秋战国之窗 --> 人物志 --> 谋臣

孙叔敖

    ---  忧国忘私,日夜不息

  

 介绍

孙叔敖,氏,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楚国期思 (今淮滨县期思集)人。楚庄王时任令尹,后人称他为楚相。孙叔敖不仅是楚国历史上一个位杰出人物,而且对后世影响也很深远。他在任相期间,辅助庄王振兴楚国,大修水利,为楚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故乡和他活动过的地方为之建庙树碑。历代的史家、文人也为之歌功颂德。
据《史记》和《孙叔敖碑》记载,孙叔敖为相之初,就从关心民众,注重生产入手,“考天象之度,敬授民时”。“秋冬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做到不违农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然的潜力,使楚国的生产得到发展。同时还注意社会福利事业,做到“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初步实现了“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孙叔敖的最大功绩,就是兴修水利,造福于民。他总结前人的经验,对源泉湖浦,进行了综合治理。他主持兴建的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灌溉工程一期思陂,比魏国的西门渠、秦国的都江堰,.还早二百到三百多年。以后又兴建了芍破、云梦泽等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楚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而且为后来的水利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孙叔敖在执政期间,“施教导民,政缓禁止”。他推行法治,执法无私。《说苑·至公》中记载,前令尹虞五在引荐孙叔敖以后,退居为“国老”,有一次他的家人犯了法,孙叔敖并没有因为虞五的引荐之恩,而询私情,毅然坚持国法,“执而戮之”。由于孙叔敖“奉国法而不党,执刑戳而不骫”,使得楚国一时“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孙叔敖在整顿军制,指挥三军上也卓有成效。公元前597年,他协助庄王大败楚国的强敌晋于泌,成为决定庄王建立霸权的一次关键性的战役。
孙叔敖协助庄王治理楚国,能实事求是,敢于从实际出发。 《史记·循吏列传》:“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问题反映到孙叔敖那里,他从实际出发,向庄王请令恢复原来的币制。“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据载,这种小币,就是宋洪迈《泉志》中所说的蚁鼻钱。由于这种钱轻巧,计量折算方便,所以在楚国民间成为长期广泛流通的一种货币。
孙叔敖为相期间,“忧国忘私”,“日夜不息”,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富国充民”事业上。更可贵的是,他有功于国,从不居功自恃,更不为自己谋私利。他身居高位,“尝乘栈车牝马,披羖羊之裘”,始终保持谦逊的本色。他享有厚禄,但“每益禄而施愈博”,而他自己是“妻不衣帛,马不食粟”,“粝饼菜羹,枯鱼之膳”。他生前不受封地,不以财宝遗子孙,死后,妻子过着“披褐负薪”的贫困生活。相传,孙叔敖的生前友人优孟看到这种状况,深为不平,在庄王宴会席前,为孙叔敖一生慷慨高歌,使得庄王深受感动,“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平其祀”。



其它图片







相关文档


年少的孙叔敖一生利国利民的孙叔敖
楚国孙姓得姓始祖孙叔敖:中华第一循吏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