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春秋战国之窗 --> 人物志 --> 思想家

韩非子

    ---  君无为,法无不为

  

 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于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韩非子之学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但其学说过于尊君,为后世所诟病。
韩非子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韩非子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韩非子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其它图片









相关文档


世上最无私的奴才──和氏献璧韩非之死
韩非非法家论荀韩礼法关系论
儒家思想的转变:荀子和韩非孟子、韩非的“伊尹之辩”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对庄子的记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对老子的记载
战国中后期三大法家的思想